花蓮文創布農族特展 解密「百年圖文密碼」與「小米文化」

家族後裔與阿之寶調查團隊重返祖居地加年端社。(主辦單位提供)

布農族擁有豐富祭祀與小米文化,致力於研究原住民文化的陳秀美與團隊,歷時5年,橫越中央山脈解開百年布農族圖文密碼與小米特展,今天在花蓮文創園區舉辦「布農。密碼—與月亮的約定」特展,邀請協助研究的布農族人,盼未來能將所有小米品種種出來,集結成圖鑑,保存布農族特有小米文化。

策展人陳秀美指出,2019年舉辦布農族音樂特展,發現布農族的祭祀文化豐富,更普查全臺有6件「板歷」。經過團隊計劃調查祭祀的緣由與山上的家屋,得知板歷上面有小米的種植8個區段,包括開墾季、播種、入倉等,具有特別的文化意義。

她說,布農族的傳統祭儀(也就是祭事歷的記載內容),是祭司傳承老人家智慧,以及看星象月亮,及判斷環境所做的工作。此外,祭儀也和小米的種植相關。

陳秀美指出,團隊爲此追尋祭事歷與小米的關聯,1976年有美國學者在臺灣採集100種小米,其中52種是布農族特有種;因緣際會認識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張鬆彬教授,他用基因檢測發現小米有324個品系,沒想到教授因病過世,因此認爲有責任將實驗室的小米種出來,希望用2年的時間,收集起來並做成圖鑑。

展開開幕,包括臺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臺東大學教授Haisul Palalavi(海樹兒・犮剌拉菲)、立委陳培瑜。祭司後代也是紀錄片主角金烈堂阿公全家到場。

《布農。密碼—與月亮的約定》特展於花蓮文化創意園區展出至12月24日,除了發表專書,還有拍攝紀錄片,在展覽期間每天輪播,現場還有3D建模部落家屋,展覽區也將複種的250個小米,與臺灣各地保種者提供的小米一次展出近400個小米穗,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