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故人絕處逢生 破鐵幕百劫歸來

1965年,時任國防部副參謀總長羅列上將在臺北考場巡視軍事學校聯合招生考生應考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由蜀來臺,間關萬里,前途關卡,危機四伏,於至急之時,鹹能從容不迫,不懼不惑,總能化險爲夷,百劫歸來,真完人也。

療養月餘,健康狀況好轉,羅列與胡嘉德及反共自衛縱隊取得聯絡,乃化裝藥材商赴武都、松潘,指示地方部隊活動方針。但到達崇寧縣不久,爲封鎖游擊區共軍糾察員盤詰,以形跡可疑,拘捕審訊,兩晝一夜,受盡酷刑。檢查文件只有《大悲咒》,晚夜竊聽還是《大悲咒》,認定系一佛教徒,乃雲:「既非國特,不應北上,若有熟人作保,即可釋放。」胡嘉德聞悉後,多方設法,以親友轉託親友,爲之保釋,重獲自由。真是不識遊擊將軍是羅列,只知販藥商人名樂傑。

胡嘉德從容就義

羅列與胡嘉德,不忘建立遊擊基地,今既不能北上,唯以潛赴成都,密與胡之降共部屬聯絡,已略有端倪,不幸行藏敗露,胡嘉德深夜被捕,嚴刑逼供,二十餘日,始終未吐一語,反而痛責共軍禍國殃民,共軍以棉絮塞其口,押解至昭覺寺槍決,胡嘉德從容就義,慷慨成仁。

雷聲揚、胡嘉德皆爲國大代表,當地風氣熟習,親戚故舊衆多,軍餉經費易籌,掩護聯絡方便。由於兩人遇害,羅列自感孤掌難鳴,且共軍懸賞通緝之風聲益緊,自知留此已無作用,乃決定衝破鐵幕,決心回臺。

關山遙隔,滿途荊棘,自蓉至渝,經武漢、長沙而往廣州,萬里迢迢,稽卡重重,沿途既無志士相依,復乏身分證明,遂乘夜暗撕共軍佈告印跡,用肥皂仿刻敵印,自名樂傑由蜀赴粵通行路條,以爲沿途檢查之身分證明。

三十九年十月中旬,羅列以樂傑之名,負花生米、辣椒等雜物爲小販,準備東行,唯此時共軍對戶籍登記已極嚴格,爲恐牽連好友家屬,乃將胡嘉德爲其所報之樂傑戶籍遷出至渝地,然後出蓉東行,胡嘉德夫人希望有日能爲其夫復仇,贈以首飾、人民幣以爲資賦。出東門途遇軍校同學趙恆如,亦存逃離之心,遂相約而行,而趙回家正在屏當安頓之時,突然被捕,深知凶多吉少,曾暗囑夫人竭其力支援樂傑成行,趙夫人亦贈以人民幣及所需物品。趙恆如不久解回原籍被害。

樂傑見狀已不宜再留,即行離蓉赴渝,在渝停留二旬餘,衣服、雜物齊備,以小販之身,流連於長江碼頭,擺地攤出售雜物以爲掩護,購妥船票以待船期,一日於清晨五時開船,於解纜頃間,憑票上船。待啓碇離岸,風帆鼓鼓,目見船尾白浪,兩岸房屋移動,知已離蜀而去也。月餘之驚惶,始略鬆安,船行一週,抵宜昌,晚宿旅棧,入夜公安人員盤查,細察通行路條,疑非區政府所出,囑店主看守,明晨往公安局報到審訊。

樂傑若無其事,口應明朝往局報到,心知不妙,仍泰然就寢,於半夜突呼腹痛,披外衣着拖鞋,棄置雜物竹筐如公廁,店主見其行囊在室,未以爲意。樂傑入廁後見無動靜,即越牆東行,黎明已至東郊,覓僱民間木船,順江東下,經洞庭湖而抵長沙。

驚弓之鳥,漏網之魚,形雖定而心憂焦,唯前遊而不回顧,沉毅剛強,大智大勇之儒將風韻,隱於行動之中而不露,重整衣履,購妥車票,盤桓於車站附近,見火車進站,從容混入人羣之中而上車,汽笛鳴叫,車聲轔轔,終於安抵廣州,輾轉設法,瞭解情況,一切似尚混亂,變賣所有首飾等物,以百萬元人民幣購得共軍邊防局頒發之出境證,心神釋然,安抵澳門,三日後抵香港,即電中樞聯絡,四十年四月十五日返抵臺北。

其時也,中樞獲各地情報,以及共軍廣播宣傳,先生亦派員深入聯繫而無果,種種跡象顯示,生還希望極微,研判必以自殺成仁,爲之開追悼會,追贈陸軍二級上將,靈位入祀忠烈祠。先生至爲痛悼,唯共軍雖一再廣播其遺書及身分證件,而又一再在懸賞找尋屍體,先生期之於心者羅列或未死也,今果見其歸來,相晤握手,竟凝咽無語,默默良久,而不禁淚下,如同隔世。

羅列返臺,立蒙總統蔣公召見,初命國防部中將參議,旋即歷任重要軍職。無論統兵御將,或幕僚長或校長,對同僚、部屬、學生,不論官階,胥能慈和禮待,從不疾言厲色,逢有向之訴說,鹹能細聽衷腸,勸慰誨撫,一如家人。操守清廉,生活平淡樸實。凡事兢兢業業,躬親執着。居家奉母至孝,每年春節,必率家人向慈母行跪拜大禮。其治軍能洞燭機先,謀定而動。其廟策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戰則衝鋒陷陣,克敵致果,危則公忠體國,從容就義。此次逢危難之際,臨敗軍之時,置生死而作紀信,雖重傷而堅貞不拔。由蜀來臺,間關萬里,前途關卡,危機四伏,於至急之時,鹹能從容不迫,不懼不惑,總能化險爲夷,百劫歸來,真完人也。

羅列的生平

羅列,字冷梅,福建長汀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紀元前五年,西元一九○六年)八月十四日,十歲入高等小學,十三歲入舊制縣立中學,四年畢業,民十三年負笈廣州,入省立高等師範學校,十四年秋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十五年十月畢業。

軍校畢業,留校任少尉排長,北伐軍興,隨東路軍入蘇浙,先後參加建德、桐廬、龍潭之役。十九年任國民革命總司令部新兵訓練處中校大隊長,適中原鏖戰,率新兵出守馬牧集,擊退石友三部騎兵之突擊。二十一年入陸軍大學,二十四年畢業,復入陸軍大學兵學研究院深造,結業後留校任兵學教官。二十六年八一三滬戰起,出任第一軍少將參謀長,參加上海保衛戰,翌年升任十七軍團參謀長,轉戰皖豫二省。二十八年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參謀長,旋調第四十八師少將師長。三十年調軍校第八分校主任,三十四年晉任中將調第一軍軍長,及抗戰勝利,第一軍整編爲第一師,仍續任整一師師長。

三十五年共軍擴大叛亂,七月率部入晉,收復晉南曲沃臨汾等要地。三十六年國軍收復延安之役,奉命率整第一師出敵不意,由宜川拊敵背,直入延安。三十七年率軍赴援鳳翔、寶雞,痛擊彭德懷,造成涇渭河谷大捷,晉升整一軍軍長,覆敗賀龍等共軍於陝東。三十八年升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兼參謀長,年底隨軍馳援四川,轉戰於重慶、成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