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低迷經濟有關?萬字稱頌稿「改革家習近平」突消失 真相究竟為何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本週召開,一篇談論「改革家習近平」的萬字稱頌特稿,突然被下架。新華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本週召開,在會期間最被討論的插曲,是一篇談論「改革家習近平」的萬字稱頌特稿,突然被下架消失,連中國網友四處搜尋都遍尋不着。到底真相爲何?跟中國持續低迷的經濟狀態又有何關係呢?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4天議程,將於今天正式落幕,不過在此會期間,意外發生了一件引人熱議的事件:由中共官媒「新華社」發表的一篇稱頌中共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是「繼鄧小平後的卓越改革家」萬字文章,突然「被消失」下架。連中國網友熱心在百度上搜尋都不見蹤影。原因目前則是各方猜測中。

但無論如何,在中國經濟陷入疲軟的當下,各界更佳關注的是,中共是否會在此時推出新的經濟、社會政策,增強內部的發展信心。這場政治盛會能否成爲中國經濟的「強心針」?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則顯示悲觀心態。

中國經濟至少失落10至15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過去中國大陸的GDP,25%靠房地產,這樣不計代價的經濟成長模式已難以爲繼,併成爲經濟成長的制約因素。「IMF預估,中國大陸必須要經過一個很大一波的結構改革,如果沒有結構改革,經濟成長率將一波低於一波。」

由於中國政府集權程度較高,手上有更多的政策工具與資源,加上有日本的前車之鑑可以參考,他判斷,中國不會像日本陷入失落的20、30年。但面臨人口老化、美國圍堵、中所得國家陷阱、社會凝聚力等各方挑戰,中國經濟的調整週期,也難以在短期內結束,時間至少需要10至15年。

王健全說,大陸房地產企業呆帳佔中國金融機構及影子銀行資產淨值的15-20%,量體太大,短期內無法解決,只能以時間換空間;而地方政府的債務,估計佔GDP的7成左右,大概約在400兆臺幣左右,但中國中央政府只發行十幾兆臺幣的公債,「感覺上有點杯水車薪。」

目前中國共透過兩個路徑,來彌補原來房地產佔25%左右GDP的缺口。其一是擴大內需,目前中國內需僅佔GDP約38%,相較美國的七成、臺灣約5成,還有一些空間,「但由於房地產的破沫導致財富效果縮水,內需短期內要提升並不容易。」

第二項策略則是產業升級轉型,包括全球佈局、進口替代、技術密集及平價輸出。王健全認爲,企業到海外佈局,會導致中國自身產業空洞化、喪失活力,就如臺灣於2000年至2015年面臨的狀況一樣,「就業機會、機會創造在海外,將讓中國經濟弱化。」而技術密集部分,受美國的技術限制,要突破卡脖子的問題,也有相當的難度。

剩下的只有進口替代及平價輸出,北京較有把握。例如,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佔率,最高時曾高達2成,但在進口替代的政策下,目前市佔率只剩1個百分點,算是這幾種策略中,較有成效的一項;也由於尖端技術升級存在困難,中國鎖定電商、零售、餐飲、手機、鋼鐵……等產品的平價輸出,但這也將造成「中國衝擊2.0」的現象,影響包括臺灣、韓國、東協各國在內的經貿關係。

安全至上,關鍵只有路線與人事問題

「這次三中全會,其實關鍵的只有兩項,路線跟人事,」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認爲,歷屆三中全會都是在探討經濟體制的改革問題,但今年這次明顯不同,對此時此刻的中國經濟能不能起到一個強心針、振衰起敝的作用,讓各界快速恢復信心,「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機率並不高。」

因爲,這次三中全會,是中共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在「安全建設爲中心」的前提下,討論所謂的改革議題。

張五嶽解釋,中共二十大之前,北京對國際格局的研判是「和平跟發展」,爭取在這段期間內積極建設經濟,但中共二十大的報告出現91次的安全,顯示北京方面對國際格局的判斷不再是和平發展,且中國面臨內外兩造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才讓這次的三中全會,安全的重要性置於改革開放之上。

不會先處理小咖,學者指「懲獨22條」無需過度憂慮

甚至,陸委會主委邱垂正18日出席國策院一場探討兩岸議題的論壇時就直言,這次三中全會,研判中共當局將會宣佈「重分配」、「強管制」、「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公有制」等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左傾政策,進一步推動財稅改革、落實「共同富裕」,以應對當前經濟不振、外資撤離與人口老化等治理難題。

談及中國近來單方面公佈的「懲治臺獨22條意見」,他還強調,兩岸交流30多年以來,中共始終不肯正視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壓迫臺灣接受「一中原則」、「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及其設定的「統一進程」政治框架。其對臺進行經濟脅迫、外交打壓及軍事恫嚇等複合式的壓迫作爲,已成爲兩岸關係緊張疏離、以及區域不穩定的主要根源。

邱垂正並稱,中方公佈的這些法律規定,對臺灣民衆沒有任何拘束力、不會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只會傷害兩岸間的正常往來,造成兩岸敵意螺旋,「可謂是相當負面又損人不利己。」呼籲北京方面,立即停止恫嚇臺灣人民,放棄狹隘僵化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框架,以兩岸人民福祉爲重,讓善意持續堆疊、循環,共同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廖士鋒攝影

賴清德總統就職前就備好

不過張五嶽指出,中國單方面公佈的「懲治臺獨22條意見」,早在賴清德就職總統前就備好,臺灣方面也有所預期,且就這件事情上來講,中方近期相關舉措並不高調,還三度強調這22條意見只針對「極少數的臺獨頑固分子」。顯是北京公佈這22條意見,似乎不是要刻意在這個基礎上升高兩岸對立,只是想達到對內交代、對外宣示、對臺威懾,所採取的一些法律戰、輿論戰及心理戰的效果。

特別是北京當局的口袋裡,已將幾位「臺獨頑固分子」列入清單,「若只處理小咖,不處理官方認定的大咖,外界會怎麼來看待?」他認爲「懲治臺獨22條意見」內容雖然紅線滿滿,但臺灣民衆赴陸交流時,無須過度憂慮。

(本文出自2024.07.18《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