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曾經一度成爲顯學,後來又爲何突然消失
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減一
編輯:莉莉絲
在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儒家和法家最爲耀眼,一個是千載文脈之根,一個是富國強兵之法,除了兩家之外,道家也在中華文化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一個思想流派,其貢獻和影響均不可忽視,卻和以上三者比起來顯得名聲不顯,這便是墨家。
關於墨家,許多人都讀過《公輸》一文,對墨子其人和墨家的思想有一絲模糊的印象。墨家的“兼愛”和“非攻”原則也成爲了墨家思想最重要的標誌。這一看起來不符合戰國混亂局勢的思想爲何能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佔據一席之地,又爲何沒能留下傳承?
一、墨家的哲學思想原則
與許多人瞭解的“兼愛”與“非攻”不同,墨家的哲學思想原則,其實是“利”。這裡的“利”的涵義與儒家所說的代表利益的“利”有所不同,墨家的“利”包括了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是一種能讓人開心、喜悅、滿足的事物的總和。墨家的這一思想原則,自然與其代表的階級有所關聯。
很多人認爲墨家代表的是平民階級,這話說的也沒錯,只是在戰國時期,這裡的“平民”指的是小生產者,墨家代表的就是小生產階級的利益。在小生產者生產關係下,墨子從“兼愛”原則中引申出來交利論——利人即是利己。《墨子·兼愛中》中載“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這種對於“利”的重視,在諸子百家中是比較罕見的。
二、倡導實用主義的墨家
在耳熟能詳的《公輸》一文中,墨子機智的應對背後,是墨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說,墨家代表了中國的早期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墨家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則要追溯到墨家的淵源。據《漢書·藝文志》載,墨家源自巫祝。楊寬先生認爲:“原始的科學技術是混雜在‘方術’當中的”。這樣的源於“巫祝”的墨家,自然很重視科學技術,因此我們甚至能在《墨經》中找到關於力學和光學的探討。
除了技術的突出,墨家的政治主張同樣別具一格。墨子的政治主張力求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而處於戰國亂世的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學說能爲統治者所用。墨子提出了“三患”的觀點,即“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而對於統治者,墨子又提出了“三務”,即“國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他將“三患”的解決作爲“三務”的前提,體現了墨子努力協調上下的矛盾,在發揚學說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對於“三患”的解決,墨子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希望人們互幫互助,各司其職。另一方面,墨子提出了節用、節葬、非樂、非攻的主張,反對人們追求過度的享受和禮儀,從而保障更多人的生活。
墨子的“非攻”觀念,同樣影響巨大。他認爲攻戰要殺害人民、損壞建築,因而主張“非攻”。在《公輸》一文中,我們看到了墨子的守禦之器和防守戰術的先進,先進的技術沒有被墨家用來製作攻城武器,而是爲小國製作防守裝備,這充分體現了墨子反對戰爭,主張和平的思想。
然而,這樣的主張,註定不可能爲當時各國統治者所採納,更多的人只是利用墨家的觀念和技術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三、獨特的傳承體系和“墨者”
墨家的最高領袖是“鉅子”,鉅子之位由前任鉅子傳下,一般而言,墨家鉅子是德才兼備的賢者。而追隨鉅子,信奉墨子學說的,被稱爲“墨者”。楊寬先生認爲墨者作爲一個有組織的集團,其力量不可小覷。《淮南子·泰族篇》即寫到墨者“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攻宋時,也有三百墨者守在宋國的城上。由此看來,墨者這一組織,對墨家有着極高的忠誠度和執行力。也正是因爲如此,抱守着“兼愛非攻”學說的墨家,纔會在戰國亂世有立足之地並受到重視。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其傳承體系也造成了墨家思想的分化,在墨子之後的墨家傳人中不乏優秀的人才,然而他們的思想各異,互不認同,墨家便一步步走向分化和衰落。而他們獨有的“墨者”,也淪爲了各國爭奪的力量。
四、走向末路的墨家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墨家在戰國時期一度成爲顯學。那爲何墨家沒能傳承下來呢?
一個比較受到認同的原因即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然而,細想一下,這個原因或許值得商榷。在“焚書坑儒”中,除法家以外的百家傳承都受到了破壞,而有的學術流派也不是毫無應對的辦法,儒家便通過藏書和思想的傳承保留了珍貴的思想,道家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那麼精通制器之術的墨家,難道毫無辦法和準備嗎?我想不是的,墨家的衰落,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原因。
前面已經提到了,墨家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而在混亂時期,小生產者家無定所,力量分散,墨家自然也失去了可以凝聚的力量。在秦漢更迭之後,黃老之學和大一統儒學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最終儒學成爲了統治思想。混亂的百年使得墨家傳承支離破碎,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成爲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們更多地選擇學習儒家學說,出將入相。
巧合的是,當時儒家傳承的觀念,正是輕視勞動者。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那麼作爲小生產者的墨家自然處於“鄙視鏈”的下端,於是墨家傳承便由於失去了年輕血液的輸入而中斷。
在墨家傳承斷裂的千年裡,始終沒有得到重視,但其精神仍然體現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中。在今天,隨着歷史研究的深入,我們重新認識到了墨家思想的深刻內涵和價值。其重視技術的追求與今日的“工匠精神”所暗合。墨家的互利觀念和保障平民生活的理念也與今天的社會價值追求相一致。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在那個紛爭不斷的時代中處處碰壁,不得重用,墨家和墨者們也始終努力爲當時的社會做出貢獻,其思想之偉大精神,甚至穿過了千年的時光,在今天煥發光彩,如此看來,一時之榮辱興滅,對於墨家而言,遠沒有留芳後世來得重要。
參考資料:《戰國史》《墨子》《漢書》《淮南子》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