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利授權仍被判假冒專利罪,媒體報道後檢方做出不起訴決定

企業家得到中科院專利授權後進行宣傳,被認定構成假冒專利罪。澎湃新聞記者調查採訪後,在報道中寫到:一審法官曲解了司法解釋。

澎湃新聞報道後,檢察院做出不起訴決定書。

澎湃新聞還在報道中還指出,案件涉及一家競品企業,“辯護律師稱,這是一起刑事插手民事糾紛、侵害民營企業家權益的案件。”

1

有專利授權,仍被判假冒專利罪

中科院金屬所擁有一種“抗菌不鏽鋼”發明專利。2013年,中科院金屬所與北京中科普金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約定中科院金屬所將5項專利實施許可授權給中科普金公司,其中包括前述專利。

2017年,瀋陽融榮公司與中科院金屬所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就前述專利技術,許可瀋陽融榮公司實施。許可合同簽訂後,瀋陽融榮公司支付了專利使用費,在市場上進行推廣。

中科普金公司和瀋陽融榮公司由此形成競對關係。

針對中科院金屬所的“一專利兩許”的行爲,中科普金公司曾提起仲裁維權,認爲中科院金屬所向瀋陽融榮公司授權的行爲構成違約,但被法院判定不違約。

瀋陽融榮公司負責人報案稱中科普金公司法定代表人範海生涉嫌假冒專利。2021年3月25日,瀋陽警方在北京將範海生抓捕。

所謂“假冒專利”,是因爲中科普金公司在官網上對中科院金屬所授權的“抗菌不鏽鋼”專利證書做了宣傳,範海生及公司銷售人員向客戶推銷抗菌不鏽鋼原料時,宣稱公司擁有專利使用權,但山西某公司爲中科普金公司生產的產品,銷售合同上未寫明不鏽鋼成分及要求,因此法院認爲這一行爲符合假冒專利罪的犯罪構成。

2021年12月28日,瀋陽高新區法院一審判決範海生犯假冒專利罪。範海生不服上訴,二審法院裁定發回重審。

2

澎湃報道披露:“刑事插手民事糾紛”

澎湃新聞記者王健瞭解到此案後,做出深入調查採訪,並於今年3月25日刊發報道《一公司董事長被控假冒專利案重審將開庭:法院曾建議追訴公司,檢方認爲證據不足》。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02111

澎湃新聞的報道披露:辯護律師指出,一審法官認定範海生構成假冒專利罪,是因不瞭解一個產品需要使用不同專利而形成,而不是一個產品只能使用一個專利的原因造成的,中科院金屬所授權給中科普金公司的5個專利,包括涉案的專利,中科普金公司有權使用,也有權對外宣傳;銷售合同未寫明不鏽鋼成分,不代表沒有使用涉案專利。

這是一起少見的知識產權類刑事案件。澎湃新聞在報道中給公檢法人員以及社會公衆普了法——一審法官認定範海生構成假冒專利罪,是以《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作爲法律依據的。但範海生的辯護律師指出,該司法解釋要求認定“假冒他人專利”行爲的四種表現形式,均以“未經許可”爲前提,一審判決的認定是對司法解釋的曲解。

澎湃新聞報道後,檢察院以案情變化爲由撤回起訴。2024年6月27日,瀋陽高新區法院裁定準許撤訴。2024年7月24日,瀋陽高新區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書。

至此,這起拉鋸了四年多的知識產權刑案,以被告人恢復清白告終。

2024年8月7日,澎湃新聞記者王健再次做出報道《民企老闆涉假冒專利案:曾被羈押二百多天,重審期間檢方撤訴》。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36459

澎湃新聞的報道披露:“辯護律師稱,這是一起刑事插手民事糾紛、侵害民營企業家權益的案件。”

改 判

影 響

微信公衆號平臺推送規則已調整。

如果您關注後,

希望及時看到“改變de力量”推送文章,

如何星標——

進入公衆號“改變de力量”首頁,點擊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