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電商平臺突然爆雷,不發貨不退款,負責人被抓
在麥多多買黃金,消費者被坑慘了
以爲能低價搶購黃金,到頭來發現是殺豬盤。
近日,多位消費者向警方以及社會尋求幫助。只因他們在一站式奢侈品購物平臺麥多多購買了大量黃金,但平臺不發貨也不退款,很多人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據河南廣播電視臺消息,河南的李女士在麥多多上搶購黃金後發現被騙。
一開始,陳女士發現麥多多上有黃金搶購活動,搶購活動一天兩次,分別是上午10點和晚上8點。關鍵是黃金的價格便宜且平臺上有優惠券可領,可以買來轉手賺差價。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李女士在麥多多上前前後後花了10萬買黃金,但不久後發現,訂單不發貨客服不理人,退款也收不到錢。這下,錢和貨都拿不回來了,李女士才意識到麥多多這個平臺有問題。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同樣,湖南的陳女士也被騙了。據澎湃新聞消息,陳女士介紹,今年10月她在投資羣內認識了一位網友,對方稱在麥多多購買的黃金保值、保真,並且比國際大盤均價便宜20元-30元/克。
在這位網友的帶動下,陳女士嘗試在麥多多買了幾單黃金,發現真的能收到貨,並且還順利地出手賺取到了差價。
截至10月31日,她共計購買了8萬餘元的黃金,轉賣後從中賺取了6000餘元差價。
後續,陳女士繼續在麥多多上下單買黃金,10月31日到11月7日,陳女士連續搶購了780克黃金,共花費46萬元。
但是,這次麥多多沒有發貨。幾番催促後,部分訂單顯示發貨,但陳女士無法根據單號查詢物流信息。
通過快遞公司查詢後才發現,全是虛假髮貨。意識到不對勁的陳女士,聯繫平臺客服要求退款,但沒有得到迴應。
圖源:陳女士供圖
同時,陳女士發現,當初介紹自己買黃金的網友也聯繫不上了,就連網友創建的羣聊也已經被解散。這時,陳女士慌了,猜測這可能是一場騙局。
圖源:陳女士供圖
據悉,麥多多平臺的受害者來自全國各地,有受害者組織建立起了維權羣。據統計,目前已知的受害者超400餘人,涉及金額超2000萬元。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在這些受害者中,受騙金額幾千幾萬到幾十萬。有些受害者甚至是貸款買的黃金,如今錢找不回來,貸款也還不上,感到非常地絕望,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據天眼查信息,麥多多隸屬上海麥個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今年3月,註冊資本1500萬元,法定代表人陳凱文,註冊地在上海,經營範圍包括服裝服飾批發、鞋帽批發、珠寶首飾批發、日用品銷售等。
圖源:天眼查
不少消費者根據天眼查上顯示的公司地址信息,來到了上海麥個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想要維權,卻發現地址所在地大門被鎖上了,似乎已經人去樓空。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河南廣播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在企查查上找來了電話,嘗試聯繫麥多多負責人,以便了解相關的情況。
沒想到,電話打過去顯示的是“沈新汽車配件貿易有限公司”。並且,電話打了多次,最終的結果都是暫時無法接通。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維權無果,受害者們只能報警,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目前,上海警方已經立案。
圖源:抖音
後續,據河南廣播電視臺消息,上海閔行分局民警透露,上海麥個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關閉,公司負責人已被抓獲。
圖源:河南廣播電視臺
有律師透露,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如果涉事平臺沒有實際履行能力,而是通過先履行小額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消費者繼續簽訂和履行後續大額合同,可能涉嫌構成合同詐騙罪。
同時,麥多多前期以低價黃金吸引消費者,可能是爲了獲取消費者信任而採用的手段;後期平臺突然不發貨也不退款,符合通過欺騙手段獲取消費者財物並佔爲己有的特徵。
特別是如果平臺本身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卻誘使消費者大量購買黃金,就更有可能涉嫌構成詐騙罪。
現在,負責人已經被抓獲,也希望受害者的錢能夠找回來。大衆也應該引以爲戒,面對不知名平臺的低價搶購活動,尤其是涉及金額大的,要三思而後行,以免被騙。
電商平臺爆雷,屢見不鮮
今年以來,電商平臺頻繁出事,在這些平臺上消費的消費者,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和麥多多類似,今年7月,有消費者在優聯雲購商城APP上購買了黃金,也遇到了不退款不發貨的情況,甚至被要求籤署霸王條款。
消費者李女士透露,優聯雲購商城APP上的黃金均價要比普通的大盤價便宜20元/克左右。同時,剛註冊的用戶還有新人價以及各種平臺補貼、返劵。
爲此,李女士一個月內在該平臺下單了四次,累計購買超過12萬的黃金金條。
但是,李女士發現平臺不發貨也不退款。有着和李女士一樣遭遇的消費者,一起建立了維權羣,受害者人數超200人。
此外,有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爆料,自己收到了優聯雲購官方發佈的通知。
如果需要退款,要簽署對應的退款協議,優聯雲購將按照退款排期表來進行處理;如果要求發貨,則要簽署《延遲發貨協議書》。
圖源:小紅書
消費者對協議的內容十分不滿,因爲完成所有發貨需要12個月。協議還要求,消費者在簽署後不得向有關部門提起訴訟或投訴,也不能在社交平臺上發佈負面輿論,不然視爲違約,直接影響發貨和退款。
圖源:小紅書
不少消費者將此視爲霸王條款,覺得明明是平臺的問題,爲什麼要消費者承擔後果,這不公平,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如何維護呢。
同樣在7月,有男子在社交平臺上爆料,自己網購價值3000多元的奢侈品,下單1年了平臺不發貨也不退款,涉及的電商平臺是寺庫。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寺庫因未能按期提交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F表年度報告,被納斯達克強制退市。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平臺的運營。
不過,寺庫不發貨不退款的問題困擾了消費者很久,消費者多次投訴但遲遲未得到迴應和解決。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寺庫的投訴就有兩萬多條,其中多是不發貨不退款的問題。
圖源:黑貓投訴
很多消費者認爲寺庫這完全就是欺詐行爲,尤其是一些消費者不知道其中的情況,繼續在寺庫下單,最後的結果也是不發貨不退款。長期以往,受害者會越來越多。
目前,平臺寺庫還在正常經營,但不發貨不退款的問題卻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置消費者的需求和權益不顧,長期下去寺庫的發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消費者選擇在某一電商平臺上購物,也是基於對平臺的信任。但是,有些平臺卻是白白辜負了消費者的這一份信任。
有些平臺本就是出於欺騙消費者的心,利用低價商品引誘消費者上鉤。在騙取大量的金額之後跑路,留下一臉無措的消費者。
還有一些平臺是因爲自身經營的原因,無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只是,出現問題後平臺沒有盡所能賠償消費者,而是逃避責任。
說到底,這些平臺都踐踏了消費者的信任、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沒有承擔起平臺應有的責任。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嚴格處理這些違規違法的平臺。
消費者在發現自己被騙,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也要積極尋找有關部門去維權,向社會揭露平臺不正當的行爲,以便讓更少的人上當受騙。
作者 | 趙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