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不折騰,改一年級課標就對了

(原標題:【社論幼小銜接不折騰,改一年級課標就對了)

4月9日,教育官網發佈《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當下,教育已經成爲了全民話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公平和未來。之前,幼小銜接成爲很多家庭現實焦慮所在:孩子入學前要認上千個字、要自學拼音、要自學英語拼讀,成爲很多孩子的人生第一次內卷,次生的高額培訓費更成了民生痛點

爲緩解“搶跑”問題,2018年教育部公佈《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堅決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但是,不讓幼兒園教了,是不是小學就能真正“零基礎”入學?

事實上,之前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家長作爲“過來人”,反而現身說法:“零基礎入學”讓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甚至有的家長抱怨稱:當初一進小學,老師問誰學了拼音,全班只有我家孩子沒學過,老師幾乎直接跳過了拼音教學

所以,僅僅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還得削緩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坡度。這次教育部明確提出:“國家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這意味着,幼小銜接的工作不止於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更得削緩小學教育的課程標準。

應該看到,小學的一年級教材在銜接方面的問題不少,飽受家長詬病語文教材爲追求所謂“大閱讀”,一年級的教材從一開始就是帶大量生字課文,讓孩子措手不及。以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語文》課本來說,開篇處的課文是長達四五十字的《上學歌》,以及“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雲對雨,雪對風”“山清水秀柳綠桃紅”等《對韻歌》之類的內容,之後幾乎每篇課文都有長達10多個字的“識字”,再加上四五字的“寫字”。

“突然深水區”的一年級課程,對於剛剛擺脫幼兒園狀態,告別了睡午覺、分餅乾的小學新生來說,實在太艱難。老師教得累,學生更痛苦,家長最抓狂,很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引發社會性焦慮

因爲小學一年級的“突然深水區”,逼着無數家庭不得不“搶跑”“先飛”,其中很多是被裹脅。這背後的問題有很多,有家長“雞血”的原因,也有培訓機構和自媒體在製造焦慮,但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幼小銜接做得不好,特別是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之後,小學課程的門檻卻沒有做降低,讓剛入學的孩子和家長摔得鼻青臉腫。

這一次,教育部明確提出修訂課標、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無疑是找對了問題的關鍵節點。孩子學習的路還很長,一年級課程做個“緩坡”,才能避免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