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黃謠,把這個女神徹底毀了
網絡熱點,瞬息萬變。
突然來個大反轉,也不足爲奇。
不久前,有段感情糾葛在網上鬧得動靜不算小。
合肥某LV櫃姐在上班期間被男顧客的妻子大鬧。
網傳的視頻中,一位女性揪着櫃姐的衣服,拿着手機大聲讀出櫃姐與自己丈夫曖昧的聊天記錄。
視頻傳開後,網絡上也開始出現不少證明兩人出軌的聊天記錄,還聲稱男方其實是軟飯男。
原配打小三、渣男被扒被噴……一切都應和了當下網絡情緒的爆發點。
但,隨着原配開直播迴應該事件,才讓網友發現很多細節並非網友想象的那樣。
例如,網絡上流傳的那些聊天記錄都是假的。
例如,渣男也不是軟飯男,夫妻二人是一同攜手創業。
有人開始將目光轉向原配,發現原配直播的賬號開通了可以用來賣貨的小黃車。
於是,就有說法「這一切都是原配爲了直播帶貨而自導自演」。
輿論的風向,又有了轉變的趨勢。
發展到現在,事情的原貌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在媒體傳播極其便利迅速的當下,人人都可以成爲內容的傳播者。
同時也可以隨便利用一些素材就創作出一個故事改變他人的人生。
最近一部新劇的女主,就經歷這樣的事情。
本來還是人人豔羨的明星記者,結果因爲一篇小說成爲一則黃謠的女主角,人生也墜落谷底。
而始作俑者卻擁有一條——
《免責聲明》
Disclaimer
本劇的陣容稱得上是強強聯手。
主演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
導演是「墨西哥三傑」之一的阿方索·卡隆。
《地心引力》《羅馬》等經典影片都是他的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中叫好聲最多的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也是出自他手。
同時,阿方索還是一位情慾片大師。
讓他蜚聲國際的成名作,《你媽媽也一樣》,就被評爲21世紀最性感的25部電影的第一名。
這次時隔十年再次迴歸,阿方索選擇從一個慾望滿滿的故事開始講起。
一對即將進入大學的情侶,在開學前相約到地中海,旅行瀟灑一番。
可好景不長,女孩因家人突發事故去世,提前返程。
男孩只好一個人留下,每天形單影隻,毫無目的地閒轉。
某天,男孩躺在沙灘上,想要拍攝一下夕陽美景。
就在此時,鏡頭中出現了一抹比夕陽還要美麗的身影:
一個充滿成熟魅力的少婦。
正處於荷爾蒙躁動期的男孩,很容易就被這樣的女性吸引。
夕陽描摹在少婦身上的光暈,就像男孩爆發的慾望。
少婦也注意到了男孩的關注,她正因爲丈夫臨時因爲工作拋下她與兒子而感到落寞。
接下來的事情應該無需魚叔多言了。
在少婦有意地引導下,男孩與她發生了火熱的一夜。
道行尚淺的男孩毫不意外愛上了這個女人。
可對於少婦而言,這只是她生命中的一次出軌行爲。
面對男孩的糾纏,少婦心生厭煩。
如果故事停在這裡,只能說這是一場爛俗的不倫戲。
然而,男孩卻因爲救意外落水的少婦兒子,葬身大海。
當時,男孩不是沒有獲救的可能。
在衆人的目光都落在兒子身上時,少婦其實看到了男孩的求助。
但出於私心,她無視了呼救,並在事後警察調查期間完全否認了自己與男孩認識的事實。
啪!
一個神色驚恐的女人慌張地合上一本書。
沒錯,以上所講的故事都是一本名叫《完美陌生人》的小說內容。
看書的女人叫凱瑟琳(凱特·布蘭切特飾),她是一個業內有名的調查記者。
因爲出色的報道,她剛剛獲得大獎。
就是在獲獎當晚,凱瑟琳收到了一個匿名包裹,就是這本小說。
本來只是抱着好奇心看一看,沒想到她越讀越害怕。
書中的那個少婦,分明就是凱瑟琳本人。
這段經歷是她已經隱藏了20年的秘密。
是誰將它寫了出來?
TA又是怎麼知道的?
寄出這本小說的是一位老人。
目的就是爲了,報復凱瑟琳。
爲何?
因爲死在大海中的男孩,就是他的兒子。
當年,他與妻子歡喜地送兒子去旅行,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他死亡的消息。
妻子因爲這個噩耗,陷入無限的悲痛中,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之後沒幾年,就因爲罹患癌症而去世。
老人原本幸福的家庭,突然變得支離破碎。
反觀女主,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老人怎麼能夠容忍這樣的不公存在於世。
他又是怎麼得知20年前發生的一切呢?
當年,他與妻子前往海邊認屍時,警察已經說明這是一場意外。
但直到最近,老人在收拾妻子遺物時,發現了兒子當年給凱瑟琳拍攝的私密照片與妻子寫的一本小說。
老人掌握了這些「證據」,以爲自己掌握了真相。
便積極將小說出版,連帶着照片分散給凱瑟琳的丈夫、兒子與同事。
這一操作是不是有點眼熟?
像極了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的那些爆料「小作文」。
長長的文字敘述加上一些聊天記錄截圖或視頻音頻,就能直接點燃大衆情緒,給一個人定罪。
哪怕這些內容都只是單方面的表述。
但在這個情緒先行的輿論社會中,總是誰先發言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就像劇中凱瑟琳的境遇。
所有看過這本小說的人,都在痛斥裡面的少婦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綠茶婊。
就連凱瑟琳的兒子也這般認爲。
而凱瑟琳的丈夫在收到小說的同時,也收到了妻子那些桃色照片。
他清楚地明白小說中的少婦,就是凱瑟琳。
於是,之前在他心目中完美的妻子立馬變成了人格有問題的人。
妻子曾經爲了工作到處尋找真相的出差,也變成了不停出軌的理由。
其實不僅僅是戲中人,身爲看客的我們也很容易被劇情的發展帶入一個認知中:凱瑟琳就是一個可惡的女人。
這種濃烈的情緒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一個細節:
凱瑟琳從未承認過自己與男孩的關係。
她再三重複男孩並不是自己的情人。
甚至惡狠狠地說:
我希望他死!
然而,沒有人相信她。
劇中有一個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細節,實際上是對凱瑟琳境遇的一種映射。
凱瑟琳爲了找出是誰寄的小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男孩的父親,於是便讓助理調查一下他。
凱瑟琳其實並沒有說調查的原因,但不知爲何助理自發將「戀童犯」的標籤貼在了老人身上。
此刻的老人與凱瑟琳一樣。
明明真相不是如此,卻因爲失去了優先話語權,從而失去了爲自己辯白的力量。
隨着劇情的發展,故事開始呈現出反轉的趨勢。
當年的真相,也隨之浮出水面。
不過,魚叔倒覺得最後那個真相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凱瑟琳一直在強調,真相併非小說中寫的那樣。
然而男孩因爲救女主的兒子而死是事實。
凱瑟琳被拍下的激情照片也是真的。
男孩的母親還在去世前曾找過凱瑟琳,希望她能說出當年的真相。
可是凱瑟琳依舊拒絕。
小說將凱瑟琳描繪成一個善於蠱惑人心的人。
現實中,凱瑟琳隨便用兩句半真半假的話,將自己討厭的同事氣個半死好像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老人也曾質疑過,自己的兒子根本不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那麼,他爲何會爲一個萍水相逢的人付出自己生命?
無論如何,在這個人人都能成爲敘事者的當下,真相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存在。
其實,在看劇的過程中,魚叔總是能聯想起網絡上的那些新聞和瓜。
像是那比裹腳布還要長的汪小菲與大S的感情問題。
這邊發個長文,聲明一些內容。
那邊搞個直播,反擊一些內容。
吃瓜羣衆也是跟着有來有回的小作文,將矛頭指向不同的人。
但是實際上,這件事情究竟起因如何,究竟誰對誰錯都已經不重要了。
如果只是這樣的娛樂吃瓜,倒也不會有怎麼嚴重的後果。
可是當敘事者的隨意講述出,牽扯到更爲嚴重的事情,那麼帶來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的。
最近網上關於已故藝人喬任樑的傳聞傳播得鋪天蓋地。
其中各種駭人聽聞的內容被說得和真的一樣。
而就在這兩天,喬任樑的父母出來進行了迴應。
他們否認了傳聞的真實性,並強調這樣的事情無疑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這些文字,不僅不能讓去世的當事人獲得所謂的「真相大白」,還會對他人造成二次傷害。
實際上,人們追求的所謂的真相,在很多時候都存在一定偏差。
本劇的複雜的敘事方式,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劇中一共存在三個主要視角:凱瑟琳、老人以及包括凱瑟琳丈夫與兒子在內的其他人。
這些視角的轉化,都是通過旁白來進行講述。
不同的視角,旁白使用的語氣、表述方式以及人稱都是不同的。
同時,劇中還會穿插小說的視覺重現。
看似是在用多方位的角度還原故事全貌,試圖接近核心真相。
但實際上,作爲故事的主人公,凱瑟琳一直從未真正發聲。
她趁母親熟睡後說出了真相。
然而,她的聲音被靜音了,只有旁白以第三方的姿態在描述凱瑟琳當時狀態而已。
作爲故事/小說的書寫者本人,男孩的母親也早早就去世。
所有的內容都是經過多次解讀後再呈現出來的。
本劇開篇,凱瑟琳得獎時,頒獎者說過一段話:
注意敘述的手法和文風。
兩者足以幫我們更接近真相,也能成爲操控人心的強大武器。
在當今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中,我們都有份參與謀劃。
面對同一件事情,因爲不同角度與不同立場,所產生的觀點與看法的確會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只是,誰來講這個故事,誰就成爲當下故事定義者。
戲中如此,戲外也是一樣。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