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放大招,證監會要刺激到你相信爲止......

一連放幾次大招,真急了?

0 1

證監會週末又放大招

現在的A股是真的碰不得。

好像每天都看到有人在賺錢,好像很容易賺錢,但其實更多的人不是在虧錢就在虧錢的路上。

之前有人打了個形象的比方:有的死鬼,想約同小區女鄰居做遊戲。就加人家聯繫方式,說我可以去你家麼?我很喜歡你。

女鄰居說那你來吧,然後死鬼去了。結果女鄰居老公在家正等着死鬼上門,給一頓暴揍。

這個死鬼犯了什麼錯誤呢?沒有調研就敢往人家跑,二鍋頭喝多了?

說個得罪人的事,很多股民的行爲方式跟上面的死鬼是一樣的。當然股民的投資水平普遍不高是一部分,A股制度性問題則更多。無節制IPO,財務造假,違規減持,分紅太少,還有不對稱的做空工具,簡直就是個散戶收割機......

所幸現在國家看到了這一點,高層也定調說要做大做強資本市場,證監會連着兩個月出了幾個大招。

今年8月,證監會四箭連發,又是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又是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還搞了規範減持行爲和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

拿出了真金白銀的誠意和可執行的制度措施。

即便如此,監管層還覺得不夠,就在上週末證監會又發一個大招,直指上市公司割韭菜般的做空機制。

據證監會最新公佈,爲進一步提升制度的優化,證監會經過聽取行業意見並經過反覆論證評估後,在保持整體制度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融券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其中有這些要點:

1、對融券及戰略投資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進行鍼對性調整優化,在保持制度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階段性收緊融券和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

2、融券端,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50%上調至80%,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上調至100%,發揮制度的逆週期調節作用。

3、出借端,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可以對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調整,爲突出上市公司高管專注主業,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通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出借,適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短短兩個月,出了五個大招,監管層算是給足了誠意,也是應了那句話“國家會刺激到你相信爲止”。

0 2

直指“空頭”

如今的資本市場每週基本上都有一些改變出現,做一些優化,能感受到官方比過去更加重視A股了。

其中最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資本市場做得實在太爛,連越南印度都比不過。

假如在三年前用100萬投資A股行業龍頭股,現在還剩多少?

100萬投貴州茅臺,現在剩73萬元;

100萬投招商銀行,現在剩54萬元;

100萬投中國平安,現在剩53萬元;

100萬投寧德時代,現在剩51萬元;

100萬投海康威視,現在剩50萬元;

100萬投恆瑞醫藥,現在剩47萬元;

100萬投隆基綠能,現在剩43萬元;

100萬投順豐控股,現在剩35萬元;

100萬投海天味業,現在剩30萬元;

100萬投長春高新,現在剩28萬元;

100萬投中國中免,現在剩27萬元;

100萬投金龍魚,現在剩26萬元;

100萬投通策醫療,現在剩21萬元;

100萬投恩捷股份,現在剩19萬元;

100萬投思摩爾國際,現在剩9萬元。

這些公司,三年前都是機構追捧的香餑餑,都是行業的龍頭,競爭力也都很強,但如果投資的話,那簡直會萬劫不復,投資這些公司的人,三年時間,不僅輸了時間,還輸了錢!

A股已經到了不得不糾偏的時候!

不過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爲前段時間金帝股份的“騷操作”,這次的通知就是對着他們來的。

9月1號上市的金帝股份,上市第一天,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就將手中的限售股,通過轉融通業務作爲融券券源賣掉了,等於變相做空自家股票,幾乎全部清倉。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融券餘額高達458.3萬股,來自於“金帝股份資管計劃1號”、“金帝股份資管計劃2號”兩隻代持產品,二者合計470萬股,相當於間接減持97.5%。

本來是“限售股”,但轉融通提供了(融券)間接賣出的渠道,使得上市公司第一天就存在變爲全流通的可能性。關鍵絕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散戶、基金和機構,根本融不到這些券,使得市場交易機制出現了巨大的不公平,嚴重違背股市“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

上市首日,大股東出借限售解禁股,給別人做空,在IPO首日,利用轉融通,2個多億減持得一乾二淨。

自己都對自己的公司沒信心,怎麼讓投資者覺得股票有價值呢?

當時證監會迴應金帝股份上市首日戰略投資者出借證券:

符合當前監管規定。

確實,人家操作上沒啥問題,本來就屬於制度性漏洞,被他們合法鑽了空子。所以監管層當時的迴應出來,還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規則中有漏洞不可怕,只要漏洞會被填補上。

這次放了兩個大招,第一是限制融券,提高保證金比例,對空頭釜底抽薪。

第二是限制轉融通,上市公司高管、核心員工融券出借被暫停,機構戰略跟投也有了新的限制。

很明顯,這算是監管部門公開限制做空,鼓勵做多,對A股算是利好。

0 3

股市需要一場系統性改革

然而監管層如此頻繁對股市進行制度改革,能起到提振信心,拉動市場的作用嗎?

很難!A股始終3000點的核心問題是發行制度和懲罰機制、退市機制的技術性問題。發行制度造成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對立的,大多新股上市期就是最高點。

大股東和天使輪融資想盡辦法去解禁了就賣,抽血二級市場資金造富一級市場。

如今出臺的各種“措施”、“大招”,就像APP更新,隔三岔五的打補丁,然後隔三岔五的繼續出漏洞。

每一次更新,大家都說這是重大利好,然後過個兩三天,馬上就有新玩法鑽漏洞去割非菜,給大家一點資本的震撼。

比如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對證券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但是馬上就有永悅科技頂風作案,違規信息披露,故意隱瞞《補充協議》,僅僅以今年七月份爲例,9家A 股上市公司同一天遭立案,均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而對於永悅科技出具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的處罰就跟鬧着玩一樣,也引起了諸多投資者的不滿。

蘇州蘇大維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故意混淆光刻機和“激光直寫光刻設備”這兩個概念,強行蹭光刻機熱點最後的結果也就是罰款100萬而已。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浙江國祥上市,其前身即"國祥股份"。在2009年,國祥股份因連續虧損而被迫“賣殼”給了華夏幸福,而其核心資產,即空調設備業務,最終以8000萬元的價格被原公司董秘陳根偉買下,形成了現在的浙江國祥。

然而自2015年掛牌新三板以來,公司多次嘗試A股上市,包括轉戰科創板,最終於今年6月才獲得過會資格。

一家曾經因經營不善瀕臨退市的公司經過資產重組、股權輾轉後,再次衝擊IPO還給通過了,想想都覺得“勵志”和“奇幻”。

二次上市,前一波韭菜割完,又來割新一波韭菜。

有的股民說:“爭取三年後大股東減持完,六年退市,八年再造一個上市公司,名字已經起好了:國祥科技。”

後來輿論壓力太大,不得不暫緩。然而調查結果出來了,還是走個過場安撫下輿論:

1、此國祥非彼國祥:實控人、業務產品、技術研發、人員與銷售模式、客戶與供應商全變了。大概意思就是你改名整容搬家換工作後,你就不是你了,你父母也跟你沒關係了。

2、上市流程合法合規合理:公司近三年營收和淨利潤符合主板上市標準,發行定價合理,從詢價到行業同比都沒問題。該上市還是得上市。

從這些案例看,A股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違規之後不是譴責就是口頭警告,罰酒三杯,新股的高價發行、過分超募不去管,該退市退不了。

場外每年還有幾百上千只新股排隊等着進來喝血,只抽血不造血,市場怎麼好的起來。

所以,A股真的想改革,真的想做大做強中國的資本市場,那就不能小打小鬧,該立的規矩要立好,關鍵是處罰一定要嚴,提高違規套現的成本。

之前,360集團一紙公告宣佈了董事長周鴻禕和妻子胡歡離婚的消息。周鴻禕擬將其直接持有的4.46億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份的6.25%)分割至胡歡名下,價值大概值90億元。

就這麼一紙離婚協議書,起碼可以讓他們套現八九十億,這婚離得值啊!

而360整個公司近5年的利潤加一塊,也剛剛纔夠100億。

離個婚就賺了一二十年才能賺到的財富,誰不想幹這事?

如果這時監管層能出面,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假離婚套現,一旦查實,罰他幾億、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罰得他們的成本遠遠高於收益,這些上市公司的老總還會輕易離婚嗎?

前面說的金帝股份也是一樣,通過這次上市,公司融了12個億,公司披露自己過去4年淨利潤一共才4個億,這一次就拿到了過去10年都賺不到的錢!

誰不會去鑽制度的漏;能夠輕輕鬆鬆套取天量財富,任誰都可能立刻喪失經營動力,樂不思蜀。

因此降準、降息、降印花稅、規範量化、控制融券、鼓勵分紅和回購、匯金增持……看着聲勢挺大,其實沒觸及到靈魂深處。

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問題,關鍵還是要增加企業違規操作的成本,該罰的要重罰,該退市的果斷退市,比什麼減稅降費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