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古城,開始失意
難逃生死局
斥資20多億建造的大庸古城,今年以來頻頻在業內引發討論,不過不是因爲好玩、熱鬧,而是因爲太冷清。
社交媒體上,搜索“大庸古城”,在旅行博主的營銷文案裡,這是前往張家界多日遊推薦的目的地之一;但在普通遊客分享的動態中,“冷清”“小衆”成爲常見詞彙,所拍照片也彷彿“空城”;還有當地人,“以爲爛尾了”。
在張家界市民小海印象裡,“大庸古城,好像是南門口河邊那些古建築,上次去還是去年”。
△ 網友曬出國慶遊玩大庸古城的照片 圖源:社媒截圖
冷清背後,大庸古城未來“生死成迷”。
今年9月,“山水旅遊第一股”張家界(000430.SZ)發佈公告稱,湖南省張家界中級人民法院於9月11日裁定受理湖南泓瑞電梯有限公司對張家界旅遊子公司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若重整失敗,大庸古城存在被宣告破產風險,成爲第一個被破產或重整的古城。
不止大庸古城。
過去數年,新建或者改造古城古鎮,幾乎被視爲城市文旅佈局必備環節,其中不乏許多古城古鎮缺乏歷史文化依據、憑空而起,甚至從佈景到業態如出一轍:水泥基地木頭外殼的沿街建築,街邊店鋪多爲花茶店、烤魷魚、臭豆腐、童年零食、漢服館等“全國古鎮連鎖”,以及無生活痕跡的仿古住宅、或一眼看破的NPC“僞裝土著”......
千篇一律的古鎮,讓遊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甚至對沒見過的古鎮也失去信任。於是相當一部分斥資幾億至十幾億建起來的古鎮們,門前冷落、營收慘淡,成爲無可避免的結局。
當前古鎮過剩了嗎?那些名聲在外、經濟和文化價值頗高的古城古鎮們,又做對了什麼?
斥資20多億建“空城”
大庸古城裡的冷清,早就寫在年報裡。
今年4月,“山水旅遊第一股”張家界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全年營收4.2億元,淨利潤-2.39億元。
子公司大庸古城虧損成爲拖垮張家界業績的核心因素,全年大庸古城營業收入520.86萬元,淨虧損高達2.49億元。
這與初期每年創收4.9億元的設想相去甚遠。
梳理髮現,大庸古城建於2016年,被當地賦予增加老城休閒業態、留客增收的期待。彼時設想,該項目總投資預算18.8億元,建成後每年進賬4.9億元,淨利潤1.8億元以上,10年即回本。
不過大庸古城實際建設耗資24.43億元,2021年投入試運營,有媒體計算,過去4年大庸古城累計虧損6.47億元,佔張家界累計虧損額的89.12%。
△ 位於張家界市中心的大庸古城 圖源:圖蟲
早前張家界覆盤大庸古城業務指出,“國內古城古鎮項目粗放化的擴張發展模式嚴重脫離市場實際,大庸古城找準合適的定位和市場發展空間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具體措施上,張家界稱,將加強現有項目的營銷推廣及業態完善,全力激活大庸古城資產,同時積極推動大庸古城產品、服務、模式創新,積極尋找合作伙伴,整合發展大庸古城業務。
然而今年9月份,因大庸古城未能清償其欠泓瑞電梯的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湖南省張家界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湖南泓瑞電梯有限公司對張家界旅遊子公司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請。
若重整失敗,大庸古城存在被宣告破產風險,成爲國內第一個被破產或重整的人造古城。
古鎮興衰
大庸古城發展只是衆多失意古鎮的縮影之一。
在過去十幾年轟轟烈烈的古城古鎮建設中,不乏城市在斥資幾億、十幾億建設古鎮後,收效不佳,或門前冷落,或草草收場。
要問古城古鎮爲何衰敗,先看其因何而興?
古鎮旅遊最早興於江浙一帶。
周莊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第一水鄉”,坐落於上海和蘇州之間。上個世紀,周邊區域大興鄉鎮工業之際,周莊因交通落後、電力供給受限,工業化進程滯緩,但也保留了大量古樸的橋樑、民居,放眼隨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
後來,被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開始打動周邊看慣了樓房和廠房的人們,古鎮旅遊就此興起。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在周莊的引領下,江浙一帶的古鎮提出“旅遊興鎮”的口號,衆多古鎮效仿開發古鎮旅遊,古鎮旅遊進入快速開發期。
△ 浙江安昌古鎮 圖源:圖蟲
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古鎮旅遊的興起,其本質正是在快速城鎮化、現代化進程中,大量新建築取代舊建築、新生活方式取代舊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爲民衆提供一個暫時回到過去、感受煙火氣的去處。
在這樣的需求下,加之文化復興、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經濟高速發展、大量房企攜資進場,過去20年,我國古城古鎮建設轟轟烈烈。公開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共有古鎮、古城約2800座,幾乎每個縣都標配一座古鎮,不過真正“在編”、被納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的僅300多座。
然而,古鎮建設大幹快上,一個後果就是同質化嚴重。這與古鎮旅遊興起的初衷相去甚遠,也成爲諸多古鎮經濟賬坍塌的原因。
2800座古鎮,路在何方?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專委會專家丁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前我國古鎮建設明顯過剩,大部分古鎮都面臨遊客稀疏、營收慘淡的困境,而深究背後原因,在於諸多古鎮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環節都存在問題,或因地方政府規劃過於超前,或因房企以古鎮之名行房地產之實,未因地制宜,未遵循市場規律,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發展。
舉個例子。煙火氣是古鎮的核心吸引力,但很多古鎮選擇將原住民遷走,古民居、仿古住宅內毫無生活痕跡,又或者由工作人員扮演“土著”,讓古鎮意蘊大打折扣,保留原住民增加古鎮吸引力,已經成爲業內共識,“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今很多古鎮還是選擇遷走原住民,換取更高效的管理、或者利用土地置換一些東西,爲短期利益犧牲長遠發展”。
△ 平遙古城 圖源:圖蟲
丁盟表示,當前發展較好的古城古鎮,如平遙古鎮、大理古城、烏鎮、周莊等,大都本身就有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舊有建築、景觀也保存、維護較好,頗具地方特色。但我國現有古鎮景區卻接近2800座,“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無中生有,憑空建起一個古鎮,沒有歷史文化支撐,場景設計、商業形態又千篇一律,遊客爲什麼要來?”
以大庸古城爲例。
“大庸古城可能是想效仿鳳凰古城,但是後者有濃郁民族風情、沈從文的《邊城》更是讓其聞名遐邇,但大庸古城不具備這些文化特色。”丁盟認爲,張家界文旅業最大的特色在於山水資源,城區歷史文化並不足以支撐新建一座古城,全局設計的失誤又加重運營管理的難度,當前古城冷清、虧損的結果也並不意外。
此外,有的古鎮雖歷史文化方面有所欠缺,但通過探索細分賽道、挖掘特定遊客羣,同樣實現良好效益,“無錫拈花灣雖然是無中生有、從零起步,但通過打造禪意旅居度假綜合體,與其他江南古鎮形成顯著差異,且坐擁長三角龐大客源,成爲古鎮細分賽道的一個成功案例”。
不過,照搬成功案例,有時候是高效、省事的,有時候也是危險的。
丁盟表示,當前一些受歡迎的古城古鎮的經驗的確值得借鑑,但也要緊密結合地方特質,比如現在長三角、珠三角的古鎮數量多、熱度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龐大客源支撐,其他地方如果照搬這些區域的成功案例,卻沒有同樣龐大的客源支撐,經營起來也會困難重重。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曾思怡
編輯| 黎廣
版式| 鬆
☞ 這個西部省份,何以一躍成爲汽車大省?
☞ 2024年了,網紅城市還能紅多久?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爲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