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揭曉 成大、清大學者獲首獎

第19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得主合影。圖/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提供

成功大學學者王憶卿長期深耕癌症領域,近期揭開胞吐作用異常致癌新機制,以及和免疫逃脫微環境的交互作用,並具發展新穎抗癌藥物及治療性抗體的臨牀轉譯價值;清華大學學者葉秩光,則以微氣泡配合超音波,應用於分子診斷與治療、聲渦式超音波聲鉗於藥物釋放應用,以及超音波於神經調控等爲主要範疇,藉此提升影像對比度和藥物遞送效益,雙雙獲頒「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卓越醫藥科技獎。

在人工智慧催化下,從癌症、遺傳性疾病、慢性病,乃至新興傳染病等醫藥領域,都有了新進展,本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今天揭曉,就選出卓越醫藥科技獎2位、青年醫藥科技獎4位、傑出論文獎10位,以及東南亞傑出論文獎2位等18名得獎人。

肺癌擠下大腸癌,成爲十大癌症之冠,長期深耕癌症領域的,成功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暨基礎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王憶卿,研究範疇始於肺癌研究,並拓展至食道癌、胰臟癌與大腸直腸癌等癌症,近期更揭開胞吐作用異常致癌的新機制,以及和免疫逃脫微環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創新,並具發展新穎抗癌藥物,及治療性抗體的臨牀轉譯價值,獲得卓越醫藥科技獎。

另名卓越醫藥科技獎則由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特聘教授葉秩光拿下,他長期關注超音波在生醫領域的研究及應用,並以微氣泡配合超音波應用於分子診斷與治療、聲渦式超音波聲鉗於藥物釋放應用,以及超音波於神經調控等爲主要範疇,藉此提升影像對比度和藥物遞送效益,並陸續2013年及2022年與學生創立生技公司,爲臺灣學術攻頂且成功產業化的醫藥科技領域學者。

獎勵45歲以下優秀科學家的「青年醫藥科技獎」,分別爲致力探討「動機」的腦回路機制,爲動機行爲及相關機制提供嶄新視角,研究具新穎及重要性,爲臺灣神經領域研究之重要新星的,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書葦;長期關注「功能性生醫材料與藥物遞送系統」之開發研究,爲腦神經再生醫學、肺轉移腫瘤標免疫治療、原位型腦瘤免疫治療等醫藥領域棘手問題,提供創新材料之潛在治療解方的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胡尚秀。

另外還有臺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莊祐中,他專注多重抗藥性細菌研究,成果除發表於國際重要期刊,也被國際「抗生素使用指引(Sanford Guide)」所引用,對臨牀治療具重要貢獻;臺大分子醫學研究所副教授劉雅雯,則是長期專注於肌肉再生與疾病發生之分子機制研究,發表的系列學術論文,具國際領先地位;成果亦具備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臨牀治療策略參考。

本屆「傑出論文獎」的10位得獎者,分別爲臺大生理學研究所博士白宇辰、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林明潔與林祐聖;成大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博士吳榛惟;陽明交大臨牀醫學研究所博士曹彥博、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鍾志宏;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楊子靖、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蔡曉涵、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謝彝中和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顏資儷。

爲將獎勵卓越、提攜後進的精神,擴展至東南亞國家的醫藥學研界,於2014年增設「東南亞傑出論文獎」,今年由來自馬來西亞Interna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的Mak Kit Kay博士及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的Ng Jia Hui 博士所獲得,以獎勵他們各在抗炎化合物合成,及抗白血病化合物上的潛在貢獻。

第19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獎座。圖/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