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達莊聆瑄 投身公益30年
做「公益」是支持莊聆瑄持續打拚的動力。圖/本人提供
什麼樣的事情,能讓永達保經業務協理莊聆瑄長達30年的時間沉浸,甚至樂此不疲?答案就是「公益」,即使在近三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個人收入縮減,她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較往年挹注更多善款,自己確診請領的理賠保險金,也全數捐出,她認爲,公益行善一旦開啓,就不應止息。
原本出生於經濟環境不錯的家庭,後因爲家道中落,使莊聆瑄畢業後就急着工作,爲了改善家計,她選擇保險產業,也因此接觸佛教團體,開啓了她的公益篇章。初期收入不高的階段,因爲承諾每月捐款給慈善基金會200元,即使在口袋只剩300元的時候,仍然堅持掏出200元,持續不間斷。旁人看在眼裡甚至告訴她,自己都過不下去還想着助人。她卻笑笑說:「既然許下承諾就要做到,不然會有虧欠感。況且身上沒錢的時候,多200或者少200,真的也沒有多少差別!」
隨着收入的增加,她也跟着加碼,起初每個月捐1、2萬元,後來她堅持每月捐出至少收入1至2成的善款,當收入增加時,還會提高捐款額度,對公益的堅持與日俱增。
莊聆瑄最開心的事,莫過於逢年過節,收到認養的孩子們寫給她的卡片,每當看到孩子們的祝福,她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值得了!」她說:「這麼多的孩子,我其實也記不住,但孩子卻都記得我,甚至回饋未來也要像我一樣行善,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孩子,這就是善的循環。」職涯的過程中,難免遇上低潮期,這些孩子的卡片、信件,就成爲支持她持續打拚的動力。
保險業的精神就是愛與關懷,如同保險的起源其實是互助會的形式,以大家的力量集中起來幫助有急難或弱勢的人。行善這條路一路走來,除了自己做得歡喜,她也慶幸身處一個有愛的企業,跟着領導人助人,形成一個善的循環。她也期許:「未來,善用公司平臺,邁向組織發展,培養更多頻率相近的夥伴,一起打拚保險事業,也投身公益,希望感染周圍的人,因這份愛的力量,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