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芳:回饋家鄉 全心投身公益
有這樣一個人,他說:“慈善是我的生命,幫助別人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爲此他遵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訓,一心向善,奉獻爲樂,將“利益他人,昇華自己”作爲人生座右銘;也是這樣一個人,他倡導“身體力行諸善”的理念,身體力行地爲各種公益慈善活動出資出力,推動了家鄉慈善事業蓬勃開展。
他便是廣東羅定市的著名鄉賢——張明芳,號明一居士。現任廣東省廣濟慈善基金會主席、雲浮市人大代表、雲浮市禪宗六祖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雲浮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羅定市佛教協會會長兼羅定靈山寺負責人。
儘管張明芳現在事業有成,樂於投身公益,但他的童年卻是在極度貧困和窘迫中度過的。父母無力供養家中六個孩子讀書,張明芳只讀到了四年級便失學了。過年過節家裡也買不起應景的糕點吃食,兄弟姐妹爲了爭搶一個月餅甚至誤傷了三姐,在她的手上留下了疤痕。再長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年邁臥病在牀,四姐和親哥因沒錢看病而英年早逝。無數的痛苦與絕望充斥着張明芳稚嫩的心靈,這也讓他暗地裡發誓,以後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讓孩子們讀得起書,吃得起月餅,老人們看得起病,讓他們不再經歷自己童年時的不幸。
這樣的信念一路支撐着張明芳長大,在有緣接觸佛法,從事佛教工作之後,他更是堅定地把慈善當做了終其一生的事業。他關心社會弱勢羣體、失學兒童和孤寡老人,用自己的一顆善心去溫暖這些鮮少得到關愛的人們,並把自己的行善理念傳播給他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能幫助更多弱勢羣體,這樣的善舉一做就是幾十年。
爲了讓山區裡的孩子們有書讀,從2009年開始,張明芳帶頭捐資建校,先後爲10餘所學校進行基礎建設的幫扶,並且爲貧困學生提供生活補貼,讓他們能吃飽穿暖,有能力靠讀書走出大山,不必重蹈自己小時候的覆轍。在張明芳的帶動下,更多海內外的愛心人士也紛紛加入這場助學接力,爲廷鍇將軍八一希望小學、羅定中學、雙東白荷小學、瀧水中學、羅鏡三立三小學、分界羅光小學等多所學校,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幫扶資金和貧困學生生活補貼,總額超過200萬元。
在關心孩子們學習之餘,張明芳對孤寡老人也用心至深,每年元旦、春節、六一、中秋節、教師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張明芳都會親自帶隊,慰問福利院、敬老院、學校、派出所等機構,爲他們送上節日祝福和禮物。尤其是每年中秋佳節,他都會用大貨車從中山運回大批出口香港的優質精美月餅,專程送給特困家庭和孤寡老人,這不僅是給他們的暖心慰問,也是圓了自己曾許下的夙願。
從農村走出來,張明芳還深知有些農村生活環境十分惡劣,連喝一口乾淨水也是奢望,於是他又積極參與到各種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慈善項目中,在河源一村的飲水改造工程中,張明芳捐出15萬元,爲該村村民在飲用水衛生上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熱心慈善的過程中,張明芳還意識到只有加強文化建設,發展家鄉旅遊事業,提高家鄉的知名度,帶動這些貧困家庭投入到家鄉生產建設中來,纔可以幫助他們真正的擺脫貧困,走上小康,達到回饋家鄉、反哺家鄉的目的。
因此,2012年,他號召海內外愛心人士籌建了羅定羅鏡靈山寺和廣濟頤養院,次年又牽頭成立“羅定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協會”、修繕“菁莪書院”,使這座古色古香的清朝古建築重現昔日輝煌。下一步,張明芳還計劃引資重修譚啓秀故居,一步步打響家鄉的品牌文化,以文化旅遊帶動家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