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教你搶救「肌少症」 飲食生活8件事開始做起

▲肌肉量減少容易跌倒或是骨折。(圖/Unsplash,以下同)

記者曾怡嘉/臺北報導

臺灣人口老化日益嚴重,高齡相關的疾病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營養師宋明樺分享,65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案例逐漸上升,要如何搶救肌少症?必須從飲食生活8件事做起。

根據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減少及肌肉功能下降,更會造成日後虛弱、跌倒或骨折等失能情形發生,連帶影響身心靈狀態,嚴重必須住院治療,甚至導致死亡。

營養師宋明樺指出,依照統計來看,60 歲以後,肌肉質量會以每年 1-2%的速度流失,肌肉強度以 1.5-3%下降,且流失部位多爲下肢肌肉羣,這可能會直接影響高齡者的身體功能表現,想要遠離肌少症,建議從飲食生活做起。

#飲食均衡且足夠熱量

男性長輩每天至少要1,400~1,600卡,女性長輩要1,200~1,400卡,預防攝取的蛋白質被轉換成熱量消耗掉了。

#足夠優質蛋白質

每日蛋白質攝取份量=十位公斤數+1,舉例:60公斤每天要吃7份的豆魚蛋肉,且來源以動物性蛋白質爲優先,因爲動物性吸收率較植物性蛋白質好,若是吃素的長輩,儘量以奶蛋素或奶素較合適。

#適口性高的食物

長輩牙口狀況不佳時,要多注意食材本身大小、軟硬,也要避免都給予泥狀、糊狀、攪打後的食物。

#必要時特殊營養品補充

咀嚼、吞嚥能力較差,或是飲食攝取量不足建議量熱量與蛋白質的6成,以及體重失衡異常(持續下降)的長輩,也可以考慮採用特殊營養品來輔助調理。

#足夠維生素D

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直接影響肌肉收縮、功能及強度,建議長者適時到戶外曬太陽,每次10-15分鐘,此外透過幹菇類、多脂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也能藉接補充。

#足夠維生素B羣

多種營養素一起補充對於促進肌肉合成效果更好。

#適度運動

能協助預防肌少症的大致分爲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有氧如走路、慢跑、騎腳踏車、登山、游泳,阻力如坐着擡腳、彈力帶、握力球、舉啞鈴;建議每週3-5次,每日30分鐘以上,無運動習慣者,建議依照自己本身適應力逐漸增加。

#足夠的睡眠

有助於分泌生長激素,更能刺激製造肌肉,也可維護骨質健康,減少骨松風險。

▲(圖/翻攝自FB/宋明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