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碳定價時代 氣候變遷股氣盛

全球氣候變遷及永續主題型股票基金績效

8月7日臺灣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2025年也將針對排碳大戶開徵碳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今年10月試行、2026年正式上路,爲全球「碳定價」開啓新的里程碑,也將重塑全球經濟和產業面貌,建議投資人將全球型氣候變遷股票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積極卡位氣候商機。

盤點在國內核備的101檔境外環球股票型基金,氣候變遷、永續等相關主題基金共有23檔,近三年績效以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氣候變遷基金位居第一,累積漲幅超過60%,過去兩年上漲超過22%、優於23檔平均僅1%正報酬的表現,並於今年指標年度臺灣基金獎獲得全球股票類別的最佳表現基金大獎,展現對經理團隊操盤績效的高度肯定。

理財達人指出,市面上許多永續基金配置集中在美股或再生能源、電動車等產業,富蘭克林坦伯頓氣候變遷基金採取全球化分散配置,目前逾4成配置在歐股、北美及亞洲各約23%,並精選全球產業的減碳龍頭,主要持股包括全球最大玻璃及建築材料製造商聖戈班、美國綠色建材企業歐文斯康寧、綠色金融標竿之一的荷蘭國際集團,及綠色電力的印度水力發電廠NHPC等,這些公司除本身已設定明確減碳目標外,公司提供產品也具備有較低碳排放優勢,能取代原本高碳排放的競爭產品,近年來業績穩健增長,近三年股價表現也明顯優於對應大盤指數,展現氣候贏家的多頭氣勢。

資產管理業者表示,隨更多國家針對碳排放實施定價機制或開徵碳費,未來企業大致可分三種面貌,一是高碳排放企業,這類企業必須積極轉型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臨碳費(稅)壓力而影響獲利,甚至失去參與國際供應鏈的資格,最終面臨市場淘汰。

二是低碳排放企業,這些企業受到碳費(稅)影響較小,獲利具備韌性;三是已設定明確的減碳目標,且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幫助別人減碳,不僅不會受到碳費(稅)的影響,未來可能有潛在的碳權收入,加上市場對低碳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增加,將帶動公司的營收和獲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