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量子技術正在趕超美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2024年12月3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正在趕超美國 在中國東部城市合肥的一家“商店”裡,展示了世界上稀有的科技產品之一。中國初創公司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中,該公司研發的量子計算機看起來可以隨時從展櫃上取下並啓動。這種設備每年在全球僅生產20臺。量子計算機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的計算,世界上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則需要數十億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使用量子進行通信還非常安全。中美兩國都在發展各自優勢領域。中國是量子通信領域毋庸置疑的領導者。在專注於檢測磁場微弱變化的子領域——量子傳感方面,兩國不相上下。但在量子計算這一最具潛力的子領域,美國佔據優勢。與中國企業相比,美國公司製造的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明顯更多,而這是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中國可能正在縮小差距。波士頓諮詢公司負責人博比爾表示,隨着中國公司在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必要設備方面的能力不斷提高,西方供應商預計其在中國的銷量會減少。其中一個例子是稀釋製冷機,它們產生運行量子計算機所需的超低溫。2024年,多家中國企業和實驗室都宣佈取得突破。例如,2024年9月,一家中企表示製造出能滿足量子計算所有要求的稀釋製冷機。中美的“量子競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創新模式的一較高下。在美國,谷歌、英特爾等大型科技公司和風險資本支持的初創企業是量子計算創新的驅動力。大學研究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政府參與度較低。相比之下,中國的有關社會投資相對有限,但國家支持無處不在:大部分量子研究都在公立大學的實驗室中進行,一半的量子技術出版物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撥款。中國的做法可能更有優勢。華盛頓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最近對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在開發量子計算方面,可靠的政府投資可能比來自私營行業的資金更重要。調查參與者表示,美國分散的資金來源導致缺乏協調並減緩創新。(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