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基層行|水電鐵軍,不褪色的“救援紅”

原標題:【應急救援基層行】水電鐵軍,不褪色的“救援紅”

中新網合肥8月30日電(記者 上官雲)由原武警水電部隊轉隸組建的中國安能集團,是中國應急救援領域的專業力量,長久以來賡續紅色基因血脈,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素有“水電鐵軍”的美譽。

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合肥隊(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的前身,就是武警水電第二支隊。憑藉着鋼鐵般的意志,這支隊伍自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難險重任務40餘次,應召而戰,應急而上,以滿腔熱血鑄就堅實防線。

“水電鐵軍”,攻堅克難

作爲國家級自然災害工程救援隊伍,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合肥隊立足安徽,輻射長三角,提供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保障。

鐵心向黨,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鬥,這是在長期建設發展歷程中凝鍊而成的 “水電鐵軍精神”。不論是大雨瓢潑的白天,還是風雨交加的夜晚,作爲專業救援力量,他們始終出現在人民羣衆最需要、也最危急的地方。

許多救災前線都有他們的身影,那抹“救援紅”總是格外引人注目。一組數字可以說明這支隊伍強大的戰鬥力:自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難險重任務40餘次。

2024年,他們又圓滿完成了安徽歙縣抗洪搶險、安徽六安決口封堵、湖南華容特大決口封堵、遼寧葫蘆島水毀道路搶修等急難險重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水電鐵軍“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過硬作風。

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維偉,便曾出現在各種困難的救險現場,比如唐家山堰湖搶險、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等等,憑藉冷靜、高效的專業能力和指揮能力,一次次成功地化險爲夷。

對於救援人員來說,受點小傷是家常便飯,王維偉自己也被間歇性發作的神經性耳聾所困擾,這是常年身在爆震現場帶來的後遺症,但只要一聲令下,他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奔赴救災前線,“這個責任感我們是刻在骨子裡的。”

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

着眼工程救援技術研發、防災減災科普宣教、搶險人才培訓等方面,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正積極拓展“應急救援+產業發展”,以求有效滿足華中地區重大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的戰略需要。

29日,在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一樓指揮中心,前來採訪的記者一行人,看到了中國安能與合肥工業大學智能研究院聯合研發的應急指揮調度平臺。

這個平臺相當智能,通過手環、定位器,精準掌握人員位置和生命體徵狀況、裝備位置和行駛速度等信息,遇有人員生命體徵異常、裝備超速行駛等情況,可以實現實時預警。系統還可以通過AI、數字孿生等手段,模擬決口、滑坡、內澇等任務場景,推演優化處置方案。

在其下屬的巢湖基地,記者們也看到了十分先進的偵察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自扶正救生艇、GX416植保機、地質雷達等搶險救援高科技裝備。

不僅如此,通訊指揮車、子母式龍吸水、水陸兩棲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機……在這裡,一排排重型裝備整齊列隊。

爲了精準掌控技術,救援隊員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他們能夠使用圓盤切割鋸在燈泡上切鋼絲,鋼絲應聲而斷,燈泡完好無損;也能使用液壓剪切鉗夾起雞蛋,不傷雞蛋分毫。

拾級而上,不遠處就是大型救援裝備作業現場。不管是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機、遙控智能挖掘機,還是高速輪式多用工程車等高科技搶險裝備,如今操作手都能夠熟練地操作使用。

救援基地動力舟橋操作手張旭升介紹,“應急管理部爲救援基地配備一大批國內頂尖的偵測、排澇、救援等高精尖救援裝備,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救援能力。”

王維偉解釋,近年來,中國安能積極投身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組建大壩澆築、洞挖等專業化分隊,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用市場機制磨鍊專業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救援隊伍的能力水平,探索出一條常態化擔負工程救援任務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這條路具體應該是什麼樣的?他說,以應急救援爲主責,然後以工程建設磨鍊隊伍能力,“要把書本上的東西和實踐結合。搞工程建設就是實踐,其中適合我們的,就可以進行實操訓練。如果只把技能練精,沒有實踐經驗的話,到了現場,你人是懵的。”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水電鐵軍”精神依然光彩奪目,這支隊伍也正在探索更爲廣闊的、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