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抗疫、脫歐與救經濟“三座大山”如何破解?
近日,英國疫情備受世界關注。英國已經開展了疫苗接種工作,英國將人羣分了11批,所有接種免費,醫務人員會按輪候批次通知相關人員。首批接種的是90歲以上老人和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約有100萬人。最後的一批是50歲以下沒有其他疾病的人員,約有4000萬人。
疫苗接種能帶來約翰遜首相等人所言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效應嗎?恐怕不會。抗疫、脫歐、救經濟依然是未來一年壓在英國肩上的三座大山。
毫無疑問,疫苗讓人們看到了抗疫勝利的曙光,但要發揮它的作用還取決於多個因素。按照第一週的接種速度,要6周時間才能完成首批人員接種。15日英國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報告披露,英國2021年只能接種全英一半的人員,完成全部人口的75%的計劃要到2022年。也就是說靠疫苗阻斷病毒傳播還得等上一年多。與此同時,耗資220億英鎊的英國病毒感染追蹤系統效果不盡如人意,幾經改進也只能追蹤到60%左右的密切接觸者。除了加快推出的被譽爲“登月計劃”大範圍快速檢測外,英國手裡已經沒有什麼“王牌”可打。新發現的病毒變種傳播率高出70%,英國已於19日宣佈倫敦和東南部進入“四級”封鎖,原來的聖誕期間的放鬆措施被迫取消。預計2021年英國還會在時封時鬆中煎熬一段日子。
疫情對民生經濟的影響並不小,英國還面臨1月1日脫歐的震盪。脫歐談判反反覆覆,離正式脫歐期限還不到兩週都未有結果。英國和歐盟公開了各自無協議脫歐後的應急計劃。大型商超的老闆已經公開提醒市民囤貨,媒體在爲老百姓盤點哪些物品會緊缺哪些會漲價。市場對脫歐談判的期待從15日歐盟主席宣稱“雙方面前有一條達成協議的路”後英鎊兌美元就漲至近兩年的新高就可見一斑。儘管雙方都說不怕硬脫歐,但英國在歐盟已有47年,雙方的聯繫千絲萬縷,在最後時刻達成談判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即使談判達成,在邊境管控、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仍存在許多變化,這都會給本已水深火熱的英國帶來震盪。
爲救經濟,從7月以來,唐寧街就陸續推出“減稅費、搞建設、保民生、搶人才”的措施。
住宅房產的印花稅起徵點提高到50萬英鎊,食品、住宿和景點相關行業的增值稅從20%降低至5%。僅是減免印花稅就帶來房產的購銷兩旺,房價也一直攀升。
約翰遜首相秀出 “建、建、建”的口號,推出了建房加速計劃、區域改造提升計劃、北部提升計劃等多項雄心勃勃的建設計劃。基礎設施的長期支出總額將達到1000億英鎊,比去年增加了270億英鎊,是“40多年來最多的基礎設施投資”。
今年英國應對疫情資金已超過2800億鎊,明年將再投入550億鎊在公共醫療上。其中免費新冠疫苗接種將花近180億鎊。政府也繼續保護低收入人羣,提高全國最低工資。
首相府將設立人才辦公室,協調人才引進。從1月開始實施移民積分計劃,博士畢業的留學生可以留英三年,碩士可以留英兩年。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實習生計劃,也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職業培訓和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不少措施都圍繞着提升國家研發能力和綠色經濟。英國將設立創新專家小組,改善對研發的支持方式,到2027年,英國將把研發投入從GDP的1.7%提高到2.4%。此外,英國還將大力發展海上風力發電等綠色科技和產業,計劃於2030年起禁售完全由汽油和柴油驅動的新車,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
但是經濟的恢復要取決於疫情的發展。相關機構數據顯示,英國人在2020年總共存了1970億鎊,儲蓄額是去年的2倍,每戶家庭在封鎖期間平均省下了7100鎊。第二次解封后的週末兩天,1100萬英國人總共消費了約45億英鎊,平均每位購物者花費227英鎊。這說明需求還在。首次解封的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增長幅度爲15.5%,爲歷史最高。可惜的是11月全國再次封鎖四周,解封后瘋狂“買買買”的倫敦等地近日又被迫封城。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再次蒙上一層陰影。
恢復經濟毫無疑問是一場持久戰。11月25日,英國財長裡希·蘇納克表示,英國的經濟緊急狀態纔剛剛開始,需要數年才能恢復。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萎縮11.3%,英國經濟可能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5年後仍會比今年3月份經濟規模小3%左右。
由於病毒的變種傳播驚人,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奧地利以及荷蘭等國已經宣佈禁止來自英國的航班。本月初疫苗帶來的喜悅已經蕩然無存,這個聖誕節和新年將是英國百年以來最難熬的節日。
未來的一年,英國抗疫、脫歐、救經濟這三座大山依然存在。要破解這難題還得面對現實,儘快達成脫歐協議,減少震盪;讓更多人接種疫苗,儘快控制疫情。這樣保民生救經濟纔不會成爲一枕黃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