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是時候放下“開門紅”情結了

證券時報記者 霍莉

2024年一季度收官,銀行業一年一度的“開門紅”卻不復往年熱鬧,甚至有部分銀行分支機構的一季度存貸數據同比少增。不過,看似“不熱鬧”的背後,或許也是全行業放下“開門紅”情結的一個契機。

銀行信貸投放一般具有季節性節奏,呈現大小月波動,一季度的數據是一年中最高的“山頭”。不過,“開門紅”並非監管指標,只是銀行業延續數載的傳統習慣,意味着新年的首日、首周、首月、首季是拓展業務的旺季,旨在完成一年信貸投放量的大頭。爲衝刺年初的“開門紅”,銀行機構早早於上一年末進行“冬藏”項目、開動員大會、立“軍令狀”,並於歲末年初進行上調存款利率、下調貸款利率等優惠活動,不斷拉高同業“內卷度”。

在早期,銀行“開門紅”確實順應了企業年初籌劃經營的契機,並借勢實現信貸投放,完成一年的“春種”,同時也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甚至部分區域銀行的“開門紅”可以佔到全年新增存貸款的六七成以上。

但是,逐漸變味的“開門紅”也帶來了若干不良現象。近幾年,爲衝刺“開門紅”,存貸考覈指標層層加碼下放,基層苦不堪言。大決戰式口號震天響,向市場資金掮客買存款,與企業合作在季末時點提取“隔夜貸”(即考覈時點一過,第二天立馬還貸)等現象成爲常見的操作。過度衝刺“開門紅”等季節性指標,或造成資金並未真正流入實體,而在金融體系內空轉。這一行業心態,遲早應該摒棄。

近兩年,企業和個體的有效金融需求有待提升,銀行信貸投放遭遇不小的挑戰,基層拉存款、投貸款的壓力陡增。同時,隨着銀行數字化轉型,存貸客戶聚集於線上,也是銀行基層員工拓展客戶愈加困難的原因。

從監管部門態度看,弱化時點高頻數據、拉長週期考覈成爲一個方向。央行於近幾個季度的報告中,多次提及對信貸均衡投放、合理增長的引導,提出要把握好“度”,平抑“衝時點”等不合理的信貸投放,平滑信貸波動。

從自身長遠經營看,銀行業也是時候放下“開門紅”情結了。打破“開門紅”等衝刺時點業績的慣性思維,考慮如何穿越週期、穩健經營,淡化業績衝量、合理投放,纔是全行業在經濟轉型期實現從量到質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