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海水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國新辦近日發佈的《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指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局部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提升,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自然資源部前不久發佈的《2023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工程規模爲每日2522956噸,比2022年每日增加165908噸。隨着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的穩步提升,我國海水綜合利用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我國的海水綜合利用成就顯著,海水淡化工程數量增長,工程規模擴大,相較於2012年的95個工程和日產77.4萬噸的規模,2023年實現翻番增長。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高度重視海水綜合利用,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規範和指導。

不過,在當前海水綜合利用的過程中,還存在政策和市場機制不完善、技術研發和創新不足等問題,一些短板弱項亟需補齊。對此,應從頂層設計、科技創新、宣傳教育等多個層面發力,力推海水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優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供給。通過制定出臺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產業佈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爲海水綜合利用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設立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基金和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技術研發、示範項目建設和市場推廣,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降低企業成本,引導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投資和建設海水綜合利用產業。加強產業協作和集羣發展,鼓勵建設海水綜合利用產業園區,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並加強合作,激發產業集羣效應,做好補鏈、強鏈、延鏈的工作,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體系。

聚焦技術研發,促進成果轉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面的探索,生產具有科技水平、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拳頭產品,實現關鍵裝備國產化。鼓勵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組建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共同開展海水綜合利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完善供水保障,強化宣傳教育。提高海水綜合利用產品的質量和效能,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滿足沿海水資源短缺地區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的需求。通過各種渠道進行關於海水綜合利用的宣傳教育,增強民衆的節水意識和水資源保護意識,提高消費者對海水綜合利用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海水綜合利用產品,鼓勵和支持海水淡化水在工業生產、農業灌溉、城市供水等領域的運用,擴展海水淡化水的使用範圍,提高市場佔有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傑榮 王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