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殺出兩隻獨角獸!江蘇徐州,正成爲下一個合肥?
徐州!又是徐州!
2023年“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排名,他位列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還是這一年,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評比,僅徐州就上榜三縣。
同樣,在中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指數排名中,徐州再次霸榜,衝頂第一。
不得不說,徐州兇猛!
當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仍處在困局中時,徐州已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從“一城煤土半城灰”的煤都華麗轉身,他殺出重圍煥發出勃勃生機。
徐州能一路高歌完成“蝶變”,他究竟做對了什麼?
衆所周知,徐州除了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之外,還是一座百年煤城。“進了徐州府,先喝二兩土”的諺語在當地輩輩相傳。
特別是建國後,徐州依託得天獨厚的煤、鐵資源優勢及“五省通衢”的交通優勢迅速崛起,直至1978年前的若干年,能源產業始終是徐州的工業支柱。
電力、冶金、機械、化工等工業企業接力建設,數以萬計的產業工人來到這裡,奠定了徐州這座工業城市的基調。
而說起徐州擁有着142年曆史的徐礦集團,又不免讓人心潮起伏。
●圖源:無線徐州
旗山煤礦作爲徐礦集團的主要礦井,於1959年12月投產,這裡的工人曾經喊出的,最慷慨激昂的口號就是:山有泰山,煤有旗山。
據不完全統計,“百里煤海”的徐礦集團歷年來累計產煤10億噸,“旗山”牌商品煤在巔峰時期,可以說是4萬徐礦集團產業工人的驕傲。
在當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他們的“金娃娃”會隨着時代的變革,被甩下疾馳的列車。
徐州和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隨着開採量的逐年減少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徐州煤炭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寒冬”。
作爲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老工業城市的典型代表,徐州該怎樣邁出第一步?這在當時來說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90年代初,徐州將裝備製造產業作爲新的突破口,打破各自爲政的散亂格局,整合成立徐工集團。
這種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產業結構,也從產業集羣發展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此後的十餘年裡,徐工集團帶動一大批工程機械企業在徐州開枝散葉,也促使徐州一躍成爲全國唯一的“工程機械之都”。
裝備製造業“突圍”轉型的成功,讓徐州看到了希望。在“行業龍頭”帶動下,多措並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態勢最終確立下來。
可以說,徐州所走的每一步,都踏在了變革的風口浪尖上。
早在1992年,徐州就積極推動並建立了兩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也爲後來科技創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徐州轉型發展的大幕也就此徐徐拉開。
常言道,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徐州擁有老牌工業城市的基礎,開發區又釋放出的各種優惠政策,成功吸引了一批批科技前沿的弄潮兒,也使得徐州接連衝出兩個半導體獨角獸。
千億級產業快速崛起,徐州高科技半導體產業集羣,終於站在了芯片產業發展的風口。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徐州孵化出的首家半導體獨角獸——鑫芯半導體公司。
別看這家公司2017年纔在徐州經開區成立,但深扒該公司核心成員,就會發現他就是行業大拿的組團再創業。
董事長鄭加鎮是上市公司協鑫集團的副總經理。他曾遠赴英國攻讀半導體物理專業,後來就在海內外多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員及執行總監等職務。而公司法人田野,從公司官網顯示的資料看,也是深圳多家半導體公司的法人代表。
他們正是看中了徐州作爲老工業城市堅實的工業底子,以及經濟開發區的環境和資源優勢,纔將目光齊聚於此。
多年前,徐州敏銳地感受到國家對於芯片產業的大力扶持,誰擁有“中國芯”的核心力量,誰就站在了高新科技產業的最前沿。
明晰了產業轉型大方向,徐州砸下300億資金,鼓勵半導體產業發展。短期內就吸引了5000多家科創企業的領頭羊入駐徐州。
多年來,徐州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以高效發展的態勢創下了驚人的經濟效益。僅2022年1至10月份就實現產值87億元,同比增長了52%。
缺資金,徐州給;缺政策,徐州上!
行業龍頭能夠紛至沓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2023年短短的半年時間力,僅鑫芯半導體一家公司就融資近40億。
自此徐州一發不可收拾,良好的科創環境,使得徐州在此後又衝出一隻光刻膠賽道獨角獸——徐州博康。
2010年,博康創始人傅志偉離開打拼多年的上海,回到家鄉徐州,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經過8年蟄伏,博康公司在這裡的第一批量產光刻膠單體下線。成功突破了世界最先進193nm光刻膠單體研發和規模化生產,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目前徐州博康已實現光刻膠產品的全產業鏈佈局,公司估值達70億。47歲的傅志偉也終於在光刻膠賽道上,成爲一匹耀眼的黑馬。
回看徐州半導體產業鏈的異軍突起,實際上是徐州深耕產業轉型升級下的一盤大棋,這裡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早已不容小覷。
一波又一波投資人來到徐州,一個個知名創業公司如春潮涌動般浮現出來。
徐州的產業結構在悄然間發生着微妙的變化。相比於江蘇省內其他城市,徐州的科創舉措也許並不算快,但未雨綢繆,下大力氣進行產業變革的決心和魄力,在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可謂首屈一指。
近幾年,徐州的產業轉型肉眼可見地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據統計,去年徐州GDP總量達到8900億元,距離成爲“萬億GDP”城市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同時,在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評比中徐州位列第22位,其工程機械產業入選了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
在生態發展方向,徐州採煤沉陷區累計治理修復比例達到72.9%,林木覆蓋率連續五年位居江蘇省第二。曾經的煤城已經改地換天,成爲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蘇北江南”。
徐州也被認爲是長三角下一個萬億城市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目前,徐州在人口數據上收效明顯,2023年常住人口止跌回升,增長至902萬人,比2022年增加了0.15萬人,結束了連續兩年的人口負增長走勢。
與此同時,這座準萬億城市也規劃着未來的壯麗宏圖。地處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都市圈,身爲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他自帶“C位”。
如何充分利用其地域優越性,將傳統制造業與新技術、新模式相融合。將其轉化爲產業轉型躍遷的優勢,是當前徐州正在思考的問題。
細數過往,這座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逆襲之旅表現亮眼,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實現了城市的涅槃變革。
他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打破了“因煤而興,煤盡而衰”的傳統格局。
今天的徐州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城市。轉型陣痛之下,他們用不斷創新破徐州之困、用生態發展化徐州之舊疾、用科創發展譜徐州新篇。
今天的徐州,天地轉,光陰破,只爭朝夕!
參考資料:
1、人民網:《你不知道的徐州,從“百年煤城”到“蘇北江南”》
2、徐州日報:《“逆襲”的徐州!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如何轉型發展》
3、中國新聞週刊:《徐州要做“帶頭大哥”?》
編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