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哉 拜登暴力美學

(圖/路透)

但凡國家行使強制力,表現的形式是威脅和武力,因此,強制力通常意味着暴力的可能性。美國近年來在拜登主政之下表現出的暴力「美學」令人錯愕,馴至霸權急劇弱化。

第一個進入世人眼簾的美國暴力美學是「邊境不守、人潮洶涌」,近於光怪陸離。拜登上任以來,已大約放行1千萬非法移民入境,這個數目超過6個州的個別人口數,且人口移動必具有效應,卡特爾整合並夾帶毒品犯罪和人口販賣,聯邦政府視而不見。非法移民入境擾亂治安、芬太尼每年致死10萬條人命,此外恐怖分子混入美境,恐襲爆發指日可待。美國素來珍惜生命,人生而平等,但拜登對待非法移民的自由,毋庸置疑,看高一線。

第二個奇特,是「街道不安,幾近刻意」。美國多個自由派主政的都市近年來社會正義極左化,允許被逮捕的重罪犯免除保釋金,當天釋放,結果受害的自然是警察和治安。警察自身難保,辭職不幹了;百姓營生,向保守派城市走避。

連帶相關的暴力邏輯,是第三,「下層無罪」。社會底層刑事罪犯是進步派所謂受到社會壓迫的先天受害者,受害者怎會是罪犯呢?即使犯罪,也應該無罪化。而且,第四,但凡槍擊犯所犯的錯,「錯在槍,不在擊」,都是憲法第二修正案所保障的擁槍權惹的禍。

相對於前述四個「放」,有兩個「收」。也就是第五,政府要「查緝白領」。拜登政府增加了兩年預算800億美元,投資國稅局的技術提升並增聘兩萬人,目的是加強稅收查緝。另外第六,便是「司法打擊政敵」。司法不公、差別待遇,例子不可勝數。

再看美國過去3年的國際強制力作爲。首先最要重視的暴力天條便是「不論是非,一定要推翻前任」。讓世人記憶無法抹去的拜登風格,體現在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將制空權拱手讓出,結果13名士兵送命,美軍和難民合演一場末日「落霞與孤鶩齊飛」。上月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到國會作證,由於已退休,他公開表示事前他反對完全撤退,向拜登要求留下數百名部隊繼續駐守便於穩定局面。但拜登一口回絕,認爲他只是在延續川普前總統的錯誤。結果事實證明舉措失當的是拜登。

類似的例子也證明了「川普打擊誰,拜登就友好誰」。拜登甫一上任,先推翻了川普的能源政策,導致國際油價大漲,接着他又放鬆對伊朗的制裁,導致伊朗突然富了起來,於是有錢支持哈瑪斯。結果提供了哈瑪斯去年10月攻擊以色列的物質條件。

國際油價大漲,同樣也大幅造就了俄羅斯進兵烏克蘭的軍費條件。更荒謬的邏輯是在2022年初俄烏情勢緊繃,尚未開戰前,拜登在1月19日召開記者會,竟公開透露俄軍大舉進兵和小規模進犯,西方可能會區別對待。世界秩序是這樣領導的嗎?

拜登3年,杯盤狼藉,所幸,臺海局勢相對和平穩定。然而以色列局勢有變化了,一個「始亂終棄」的美學風暴又在形成中。(作者爲加州律師、美國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