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糖尿病比喻兩岸關係 柯P:共存纔會活更久

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2日中午受美國商會邀請參與首場「總統候選人午餐會」。(民衆黨提供/楊亞璇臺北傳真)

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2日中午受美國商會邀請參與首場「總統候選人午餐會」,對於有人提問對於「維持現狀」終有一天仍須解決的看法,柯表示,就像糖尿病只能care 「照護」不能cure「治癒」一樣,有些癌症也不一定要切除,反而與其共存纔會活得更久,以此來看統獨議題,就沒有必要堅持在30年內解決這個問題,會這樣想就代表不夠務實。

柯文哲今受美國商會邀請參與首場「總統候選人午餐會」,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民衆黨秘書長周臺竹及立法委員吳欣盈陪同出席,美國商會會長施立成親自接待。會中以「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r Mutual Benefits」(民主同盟 臺美雙贏)爲題演講,他提到臺北市長任內推動數位化及全民國防的經驗,並分享對美臺關係及貿易協定、能源韌性及半導體能源的看法。

柯文哲演講時表示,他堅信「普世價值」的重要性,其中包含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並表示信仰普世價值是臺灣民衆黨的最大特色,而外科醫師的背景,也讓他秉持務實、理性、科學的態度在面對問題。

能源問題上,柯文哲認爲2050淨零碳排放已是世界趨勢,臺灣作爲世界的一份子理當響應,故政府致力於提升再生能源的大方向沒有問題,但貿然讓核電退場「是不科學的」作法,柯文哲認爲在全面邁向再生能源的過渡期中,還是要有核電做因應,隨着再生能源比例調升在逐漸減少核電的使用,才能避免臺灣陷入缺電的危機。

柯文哲也提及,臺灣最重要的產業當數ICT產業(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因臺灣未能參加區域經濟組織,因此產品輸出至其他國家要繳稅,但全世界ICT產品出口是不用稅的,因此臺灣的經濟全部往ICT移動,造成臺灣ICT產業獨大。然而ICT產業產業屬於高耗能產業,臺灣無法避免有高耗能產業存在的問題。

柯文哲表示,爲因應產業發展電力政策也很重要,電力政策不只發電,包含電力輸送、節電、電的儲存皆須通盤思考,他主張10年內讓電動車輛及充電樁數量增加至五倍,但若電動車還是用燃煤的電就沒有意義。

針對臺美晶片同盟,柯文哲表示,臺灣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上具備人才充沛、供應鏈完整及高效率的優勢,更直指ICT產業在臺灣的成功,有相當大的成分跟「民族特性」有關。他舉例若ICT工廠移至美國恐會增加相當高的生產成本,因美國本地員工在工時安排上較無彈性,「晚上很難叫員工回到工作崗位加班」,再加上臺灣的ICT產業有完整的供應鏈,如果要全部外移「有相當大的困難」。柯文哲也指出,若要增加國內競爭力,臺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策略應逐漸從硬體轉向軟體,特別是因應臺灣少子化,所以「自動化」會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的生技產業快速發展,柯文哲認爲臺灣應發展與ICT相關的Bio-tech(生物科技),因爲既然ICT是臺灣的強項,用ICT來帶動Bio-tech的發展,應是最好的策略。

提到臺美貿易問題,柯文哲也點出臺灣跟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相當密切,但若從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數據來看,美國對臺灣的投資遠少於臺灣對美國的投資。他也提到臺灣當然希望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但不管是簽訂何種貿易協定,都應及早做準備,他也質疑政府是否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表示「若美國現在答應跟我們籤,政府你敢馬上籤嗎?」,他認爲若未做好準備貿然開放,對臺灣的市場恐造成不小的影響。

在兩岸關係上,柯提到自己辦過八次雙城論壇、2017年世大運,表示對中政策應秉持五大原則,分別爲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其中「諒解就是在互相瞭解彼此困難的前提下,想出一個解決的折衷方案」。柯文哲隨後表示近期走訪美國及日本後,認爲deterrence(嚇阻)和communication(溝通)最能說明臺灣對中國政策。前者指「我沒有辦法跟你單獨對打,但如果要強攻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柯文哲也提到,不能把臺灣的前途寄望在別的國家的善意上,要發展一定的國防力量,尤其建立「全民國防」的能力;至於溝通,可以增加雙方善意,最起碼減少擦槍走火的機會,柯文哲指出理論上臺海應該不會發生戰爭,但現在軍機在天上繞,都很難保會不會有意外發生。

他強調,臺灣和大陸之間還是要對話,「現在跟大陸完全不交流我認爲完全是不對的」,兩岸交流他則主張依順序,先是文化、運動的,再談經濟交流合作,將比較困難的政治擺在最後。

問答環節時,被問到若當選如何幫助外商及臺商因應美中抗爭下對高科技產業的限制?柯文哲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國家戰略從decoupling「脫鉤」改變爲de-risk「去風險化」,即是發現完全脫鉤太困難,既然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改變,臺灣對中國的戰略也要改變,以半導體爲例,把臺積電都搬到美國去算是decoupling,但這不切實際,應該把關鍵的部分移走就好,其他地方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則。

柯文哲認爲,若秉持「去風險化」的戰略策略及尊重市場法則的兩個前提,企業應去判斷哪些技術要移走,哪些要留下,基於安全理由做部分的風險管理有其必要性,在國際情勢不可預期的情況下,最困難的是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針對兩岸議題,有人提問對於「維持現狀」終有一天仍須解決的看法,柯表示,就像糖尿病只能care 「照護」不能cure「治癒」一樣,有些癌症也不一定要切除,反而與其共存纔會活得更久,以此來看統獨議題,就沒有必要堅持在30年內解決這個問題,會這樣想就代表不夠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