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閃亮中國“智造”|“深市新質生產力巡禮”系列報道

編者按: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擁抱新質生產力,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資本市場重任在肩。

深市上市公司堅持科技創新,以“新”爲旗,以“質”爲擎,超七成爲高新技術企業,近五成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原創性技術產品和顛覆性研發成果競相涌現,澎湃新動能加速釋放。近5年多來,近80家深市公司榮登國家科學技術獎榜單,成爲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

本報推出“向新而行 以質取勝 自立自強——深市新質生產力巡禮”系列報道,走進深市上市公司,探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優秀樣本,描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羣像。敬請關注。

一束光的力量有多大?

晶圓切割是半導體封測工藝中的關鍵工序。激光閃爍,化身“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僅僅用了10分鐘,一片碳化硅晶圓便切割完畢,崩邊在5微米以內。

今年初,在湖北九峰山實驗室,由華工科技研發的我國首臺核心部件100%國產化的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完成驗證,在精度和效率上均達國際先進水平。華工科技在半導體激光設備領域再度取得多項中國第一。

追光逐“新”、馭光而行,華工科技從發展初期的集成創新,到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先後創下了60多項“中國第一”,更爲重要的是,通過加速推動關鍵核心部件、裝備的國產化,推動了中國激光產業鏈的“黃金十年”。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華工科技,探尋這一束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的答案。

追光

一顆螺絲釘的激勵

一束光,可以變幻出萬千創新因子。

從中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個光電傳輸系統,到全國首個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發芯片、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存儲芯片、全國首臺最大功率10萬瓦的工業光纖激光器……在武漢東南部的中國光谷,即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這裡以“光”爲名,也以“光”聞名,是唯一以“光”命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也是中國激光產業發源地。

作爲“中國激光第一股”、中國高校成果產業化的先行者、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的華工科技,自誕生以來便孜孜不倦地追尋着這一束光。

激光,是20世紀人類最重大的發明之一。伴隨着應用邊界不斷拓展,激光技術快速發展,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進程中,發達國家扼守關鍵核心技術,並憑藉領先技術長期掌握市場話語權。

10多年前,華工科技從海外採購一臺萬瓦光纖激光器,忍痛掏了800多萬元。回憶公司的發展初期,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稱,“當年,不光是核心技術要靠買,甚至連紫外激光器加固用的螺絲釘都要從國外買,3美元一顆!”

“正是這顆螺絲釘警醒了我們,要摒除依賴,走自強奮鬥的道路。”馬新強說。

2024年恰好是華工科技成立25週年。25年來,公司矢志不渝自主創新,在國內率先突破了萬瓦光纖激光器、硅光芯片、汽車製造中高質高效激光切割焊接關鍵技術等核心技術,皮秒飛秒等超快激光器部件國產化率提升至90%以上……

豐碩的創新成果源自對於技術創新研發的高度重視與投入。

自登陸資本市場以來,華工科技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研發投入已保持連續10年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達7.83億元,同比增長28.6%。

“公司投入近20億元用於40多個‘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產品的研發,且每年研發投入都在30%以上的增長。”馬新強介紹,近年來,華工科技始終以創新賦能求發展,持續激發企業活力,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集聚力量。

華工科技半導體工藝裝備實驗室內研發人員在做工藝測試

在一場場“突圍”中,華工科技創造60多項國內行業第一,四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成爲中國激光產業的一面旗幟。公司也從初成立時年營業額不足7000萬元的校辦企業,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爲重要支撐的智能製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爲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爲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成長爲中國光谷的“百億軍團”之一。

華工科技智能製造產業園(光谷未來城園區)

馭光

以光築“鏈”融合攻堅

炎炎夏日,生產正忙。

全國最大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生產線上,華工科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交付的產品做最後的技術性能測試。

華工科技技術人員在測試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

“公司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0%。”華工科技工作人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這條產線2022年剛投入使用,產品訂單就達到了過去5年的總和。”

前不久,全球20多個國家近60名代理商和行業客戶齊聚武漢,與華工科技簽下近5億元意向訂單,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正是華工科技旗下熱門產品之一。

所謂“三維五軸”,就是可以360度旋轉、連續切割。當前,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被廣泛地應用於汽車船舶、機械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是加工異形曲面零部件的利器,也代表着目前全球激光數控機牀最高的技術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它的需求尤爲迫切。

然而,製造一臺完整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涉及上萬個零部件,其中最核心的“三件套”,即數控系統、激光器、三維五軸切割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徹底擺脫進口依賴。

爲解決客戶的“痛點”,打通行業的“堵點”,華工科技先後向銳科激光、華中數控拋去了“橄欖枝”,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從2020年開始,三維五軸全面國產化替代之路正式開啓,在華工科技牽頭下,一個由“鏈主”帶動的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機制開始聚合發力。

三維五軸切割頭由華工科技開發,數控系統由華中數控打造,激光器由銳科激光提供,實現關鍵核心部件100%國產化。目前,華工科技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穩居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並走向海外高端市場。

華工科技指出,協同創新一方面能聯合上游合作伙伴繼續攻關核心部件的開發應用,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能降低下游客戶端的應用成本,爲客戶提供符合國內實際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和專業便捷的轉型升級服務,爲行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增強科技創新。”馬新強說,“我們計劃與10餘家下游頭部企業簽署戰略合作,通過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國產化進程。”

閃光

一域之光爲全局添彩

成爲光、散發光。

2012年,華工科技牽頭成立國家激光加工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涵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0多家。截至目前,通過輸送優秀管理人員、初創期產品包銷等方式,華工科技培育華日激光、雲嶺光電等企業,並帶動武漢600多家上下游企業協同並進。

如今,中國光谷集聚近300家知名激光企業,激光產業國內市場佔有率連續11年超過50%,形成以激光器、工業激光設備和醫療激光設備等爲主的能量激光產業集羣。

近年來,高新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應用範圍向生產製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中國製造業蝶變煥新,新質生產力加速奔涌。

“公司自主研發的半導體晶圓激光切割設備目前已投入客戶現場使用。”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華工科技研發工程師在測試半導體晶圓激光切割設備

圍繞國產化需求,華工科技不斷拓展激光技術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應用場景。其中,半導體芯片製造裝備是公司重要的發力點。

當前,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巨大,中國市場佔比顯著,但國產半導體芯片製造裝備基本還是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率不足15%。隨着半導體工業加工領域重要環節的“卡脖子”技術和加工設備核心部件被逐一攻關,國產半導體芯片製造裝備產業鏈開始從“依賴進口”向“自主可控”轉型升級。

從摸着石頭過河的初代晶圓表切設備,到一步步深入半導體芯片製程更高端工藝裝備,華工科技始終面向國家需求、行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產品戰略,凝聚起打造“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產品。

“未來激光產業將進一步向行業專機和極限製造方向發展。”馬新強透露,作爲中國激光行業領軍企業,華工科技將在持續加大中央研究院建設基礎上,深入開展前沿探索;圍繞第三代半導體、汽車、新能源行業發展,推進高端激光極限製造裝備,儲能、光伏、氫能電池激光加工裝備,先進激光製造裝備等研發應用。

馬新強表示,將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系統佈局創新鏈、人才鏈,進一步加大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發展,加快激光設備全面國產化進程。

責編:葉舒筠

校對:楊立林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