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催生大陸出行生命力
此前還被詬病的電動車,一下子變成了鼓勵大家出行的交通工具,搖身一變成了抗疫工具。(新華社)
危局入市一向是真正厲害的企業家打死不變的思維,生命力一向強如蟑螂的大陸企業家很快就會讓我們看見他們端出的一道道令人眼花撩亂的出行需求新菜色,大家不妨拭目以待。(丁學文提供)
新冠肺病爆發以來,每個人只敢叫外賣來吃,於是有人說外賣小哥火了;新東方股價飆升了兩成,於是有人說線上授課火了;沒有人敢去餐廳聚餐,於是有人說生鮮電商火了。不過,不管你是何方神聖,或是不是住在湖北,每個人肯定都說「出行」難了,出社區管制,上高速管制,出城更要管制。搭機出國?你想都別想,出去就可能回不來了。是的,疫情期間我看見最高調的就是出行產業,一下子雅迪電動車高調送車入疫區,一下子滴滴高調成立醫護保障車隊,我還看見哈囉出行加大力度投放電單車,最後弄的自己被交通管理部門約談。出行產業好像真的在疫情期間火了一把。
臺灣觀點
講到電動車,臺灣人第一個想到的是Tesla,但抱歉大陸有一種電動車是兩個輪子的,它是中國的一個特色,長得像摩托車,用着低階的鉛酸蓄電池,不用執照不戴安全帽,卻可以當自行車在路上橫衝直撞,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另類二輪電動車。
轉眼間它在大陸的馬路上東奔西跑已經17年了,有人說它便利了短途出行,緩解了交通壓力,它的到來對大陸社會是一個福音;有人說,它橫衝直撞,毫不顧慮周圍行人與汽車的感受,它的到來擾亂了交通秩序;更有人說,去年開始的新國標電動車不讓載人,跑得又慢,根本沒人要騎。
疫情打亂新國標的束縛
是的,2019年4月15日,大陸政府終於坐不住,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宣佈落地實施,滿街竄的電動車行業被一分爲三,一類電動自行車,一類電動輕便摩托車,還有一類電動摩托車。對於新國標,人們將其稱爲電動車行業的一次重新洗牌,在我看來新國標的實施,更像是大陸政府一貫的手法,先讓你野蠻生長,再在適當時機大刀一揮,留強汰弱,沒有待過大陸市場的人永遠想不明白這個事。
不過,這次的新冠肺病或將改變電動車的今生後世。就當新國標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病打破了原有的計劃,隨着感染病毒人數的增加,封城、封路、封村相繼而來,交通成爲束縛人們出行的主要矛盾點。
在人們都在關注疫情的關鍵時刻,聰明的電動車業者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電動車企業紛紛挺身而出,出錢出力共同抗疫。此前還被大家詬病的電動車,一下子變成了鼓勵大家出行的安全交通工具,搖身一變成了抗疫的工具,乍一看在災難面前,電動車凸顯了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相比於其他交通工具,電動車不存在空氣不流通的困難,與人接觸的概率也小,出行更加便捷靈活,從防控疫情的角度看,電動車確實是一種更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個行業真的會因禍得福趁機崛起,再創自己的第二春嗎?
電動車的春天在於品質
不能否認此次新冠肺病確實來勢洶洶,這讓人很容易聯想起時隔17年前的SARS,如果非要拿此次新冠肺病與SARS做對比的話,新冠肺病的影響力度更大波及更廣,還有持續的時間恐怕更長。我有一個浙江朋友就告訴我SARS當年推動了電動車行業的蓬勃發展,而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病在同樣的背景下有可能讓電動車迎來第二個春天。
我可不這麼認爲,要知道在2003年,電動車行業是屬於起步階段的,SARS的出現讓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電動車,確實讓電動車行業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但那時的電動車屬於一個新興產品,人們確實因爲嚐鮮好奇而去購買,但經過17年的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巨大變化,出行工具和出行方式開始多元化,我們看公共交通佔到了56.1%,私家車佔到了32.5%,而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佔到16.5%,計程車、摩托車各佔14.7%、5.8%。
因此,當下的疫情對電動車行業的需求同樣有催化作用,但並沒有根本性的顛覆。與此同時,企業和經銷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比如復工延後、成本提高,產業鏈受到極大的影響,而銷售通路在揹負巨大經營壓力的基礎上,還需經歷重重考驗。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病對電動車行業進行了催熟,品質不佳的產品反而日子會更加難過。
還有人告訴我隨着返工大幕拉開,越來越多的人從各地返回所工作的城市,免不了有通勤的煩惱,大家都怕公共交通工具人多密閉,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有網友分享公共交通工具安全排序:公共汽車>捷運>網約車/計程車>自行車/共用單車。共用單車一下子以特殊的方式進入到人們的視野。
在新聞裡,共用單車是最後一公里的交通工具,是參與防疫封路的小幫手,這一角色的背後也映射出,一個過去幾年最大的風口伴隨巨頭的整合已經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阿里巴巴通過螞蟻金服扶持的哈囉單車後來居上;美團吞下摩拜之後邊消化、邊吃下了第二大市場份額;滴滴則撇下ofo,手握小藍單車和新品牌青桔單車兩張牌,拼拼湊湊也擠進了前三。政府的監管加上共用的提價,共用單車的基調開始迴歸商業本質:賺錢。這是好事,但再過來更需憑企業自己的本事。
出行產業催生新生命力
無論是電動自行車或是共用單車的念想,都讓我們再一次看見大陸企業家的拼搏與正向思維,先是電動車Tesla的股價在武漢疫情未散之際展開了披荊斬棘的上漲;滴滴打車顛覆了我們習以爲常的出行習慣;美團的App平臺更讓出行流量蓄勢待發。如果以10年的維度來看,出行產業將因新冠肺病加快蝶變,電動車、車聯網及車能網的融合,搭配5G商用的落地,會讓原材料、電池、零配件、整車製造到軟體服務翻天覆地,不但我們的生活會徹底改變,新的產業機會也將一波波迎面撲來。
這個世界很奇妙,危機與機遇永遠共存,當我們被新冠肺病折騰得無可奈何之際,樂觀的人永遠找得到下一個使力的槓桿點,這也是大陸市場一直最讓我喜歡的生命力顯現,正如Facebook創辦人Zuckerberg所說,一個變化如此快的世界裡,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