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迷你FOF走向清盤,機構戰略分化:前海聯合、平安基金等傾向“保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大量FOF因規模迷你化正面臨着“生死抉擇”。

5月7日,因規模持續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前海聯合基金、平安基金旗下FOF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權益登記,審議持續運作的相關議案。此外,近期,南方浩鑫穩健優選6個月持有、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國投瑞銀興順3個月持有等多隻FOF也因規模問題發公告預警清盤風險。

Wind數據顯示,在公募FOF品種中,類似的迷你產品不在少數。

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場502只公募FOF(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其中,25%規模小於0.5億元,46%規模小於1億元,64%規模小於2億元。

剔除發起式基金,仍有22只迷你基金規模低於0.5億元,面臨清盤風險。同時,成立於2021年的發起式基金今年要面臨三年限期大考,其中26只規模仍低於2億元,它們同樣面臨清盤風險。

這意味着,今年至少有48只迷你FOF面臨清盤風險,約佔FOF總數一成。

同時,還有逾六成FOF規模小於2億元,不時出現FOF的清盤預警公告。

“保殼”,還是清盤,成爲大量FOF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兩隻迷你FOF的命運

對於迷你FOF來說,清盤還是保殼,這是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

5月7日,由於規模持續低於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前海聯合基金、平安基金旗下FOF(基金中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權益登記,擬以通訊方式召開,審議持續運作的相關議案。

“最新的信息顯示,前海聯合基金與平安基金均傾向於保留FOF產品。”盈米基金研究員李兆霆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前海聯合智選3個月持有期混合FOF爲偏債混合FOF,成立於2020年10月,發行規模2.05億元。2021年上半年末,該基金規模掉至0.02億元。此後該基金規模基本保持着這一水平,2024年一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爲258萬元。

平安盈瑞六個月持有期債券型FOF成立於2022年5月,首募金額2.19億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該FOF基金規模爲3586.24萬元,低於清盤線。

根據規定,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持續運作、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並在六個月內召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規模壓力凸顯

FOF迷你化是行業當前的一個普遍現象。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市場上有502只FOF(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其中,逾四成是發起式基金,由於FOF發行遇冷,不少基金管理人出資1000萬元以上確保FOF成立,發起式基金將基金成立的門檻由2億元降至0.5億元,但3年後如果不能達到2億元規模,發起式基金將面臨清盤。

具體來說,一季度末,502只FOF中,有222只是發起式基金,佔比44%。

從規模來看,其中,127只FOF規模小於0.5億元,佔比25%;105只FOF規模在0.5億元~1億元之間;109只FOF規模在1億元~2億元之間。

總體來看,FOF的規模分佈中,25%小於0.5億元,46%小於1億元,64%小於2億元。

也即是說,全市場有逾六成FOF是小於2億元規模的迷你基金。

剔除發起式基金,仍有22只FOF已跌入0.5億元的“清盤紅線”。

此外,Wind數據顯示,今年有32只發起式基金面臨成立3年的大考(即發起式基金成立3年後規模要達到2億元),一季度末仍有26只發起式FOF的基金規模在2億元之下,面臨清盤風險。

兩相疊加,目前至少48只FOF面臨清盤風險。

而進入“清盤”預警線的FOF則更多。畢竟,當前逾六成FOF均是規模小於2億元的迷你基金。

對此,李兆霆指出,FOF規模下滑的原因是業績持續承壓。

“從產品成立日到現在,沒有一隻偏股FOF的區間收益率是正的,這間接導致了投資者參與的熱情與市場熱度的減弱。”李兆霆說。

更要命的是,FOF也沒有達到分散風險的預期。

“從相對收益來看,FOF也並未因分散化投資而在熊市中獲取更高收益,近一年FOF指數表現弱於萬得全基指數。”李兆霆說。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認爲,FOF規模迷你化有多個原因。

一是FOF這類產品發行時規模就比較小。Wind數據顯示,200只FOF產品發行規模不足2億,屬發起式基金,另有128只FOF發行規模剛跨過2億元的成立門檻,規模在2億~3億元之間,背後原因或是普通投資者對這類產品瞭解不多,或不認可這類產品。

二是由於過去幾年市場走勢較差,很多FOF產品出現了投資虧損,引發一部分投資者贖回,所以出現了很多迷你FOF產品。

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曾衡偉分析,“FOF作爲一種專業資產管理工具,近年來面臨規模迷你化現象,這背後可能由多重因素共同導致,如市場接受度、業績表現、投資者偏好以及市場環境變化等。 ”

清盤潮來臨

回顧近年FOF的清盤情況可見,2022年首次出現FOF清盤,當年有4只FOF到期;2023年清盤FOF暴增至12只;2024年FOF清盤現象仍在繼續,截至5月10日,年初以來有3只FOF清盤。

而且隨着FOF迷你化現象更爲普遍,過半FOF產品規模低於2億元,FOF產品面臨集體清盤風險也越來越高。

近期,不少迷你FOF已公告預警清盤風險。

比如5月10日,南方浩鑫穩健優選 6 個月持有FOF公告,“截至2024年5月6日,本基金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 25 個工作日低於 1 億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根據基金合同規定,該基金“30 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1億元情形的,基金合同應當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

5月9日,鵬華基金髮布鵬華長樂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的風險提示公告,“截至 2024 年 5 月 6 日,本基金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55個工作日低於 5000 萬元,若本基金基金資產淨值連續 60 個工作日低於 5000 萬元,本基金管理人將終止基金合同並對本基金進行基金財產清算,無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 ”

5月8日,國投瑞銀興順3個月持有期混合型 FOF公告稱,截至2024年5月7日,該基金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 人。若截至2024年6月4日,該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連續50個工作日不滿200 人,則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

同時,若截至2024年5月29日日終,該基金的基金資產淨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同樣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情形,基金管理人對該基金進行清算,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清盤還是保殼

基金公司對FOF產品是什麼態度,清盤還是保殼?

實際上,不同的基金公司作出了不同抉擇。

前述的海聯合基金與平安基金均傾向於保留FOF產品,業內認爲它們是想保留完整產品線,並對於市場行情好轉寄予期望。另一方面,迄今已有19只FOF產品選擇了清盤。

對於基金公司的抉擇,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如果FOF的規模不是特別小,比如說在三千萬元以上,現在基金公司具有比較強的保留動力,但如果說FOF規模過小,比如說只有一兩千萬元,保留基金的維護成本還特別高,基金公司有可能會選擇清盤。”

李兆霆認爲,基金公司的抉擇還可能取決於市場行情以及基金產品屬性,若市場行情企穩並逐漸向好,相信FOF分散化投資的特點依然可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基金公司可能仍會保留FOF產品。

事實上,對於FOF產品的未來,有業內人士深表遺憾,認爲這是一種被證僞的產品;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爲,FOF作爲一種專業的資產管理工具,仍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

曾衡偉分析,FOF並非沒有發展前景。爲了應對當前挑戰並推動FOF的長期發展,其建議,一是應開發更多具有主題化、差異化投資策略的FOF產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羣體的需求。二是加強風險管理,提升FOF的業績表現。三是積極推廣FOF的教育,提高投資者對FOF的認識和接受度。四是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整合資源,共同提升FOF的競爭力。五是採取合理方式維持基金規模,避免清盤風險。六是調整費用結構,降低投資者成本,提高FOF的性價比。七是明確FOF的市場定位,針對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相應的產品選擇。

楊德龍則指出,“未來FOF的發展,一方面要提高FOF的投資運作能力,通過倉位控制,以及選擇優質基金來獲得好業績。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普通投資者更多的瞭解FOF產品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