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博士質疑“三年級英語教材”有錯誤:we後應是複數,官方迴應

三年級英語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早在開學初就引起了許多家長的不滿,不僅詞彙量增多了,就連對話的難度也提升了,家長們不免感到擔憂:本來很多孩子就是到了三年級纔開始接觸英語的,入門就弄這麼難,英語咋能學得好?

本以爲英語教材變難已經夠令人頭疼了,沒想到還有更令人崩潰的事——近日,一名女博士指出:小學三年級教材中出現了一處語法錯誤,具體內容在第一單元b部分的一個句子。

“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對於這句話的翻譯,有家長認爲應該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爲好朋友?”也有家長認爲是:“我們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好朋友呢?”

一女博士質疑“三年級英語教材”有錯誤:we後應是複數,官方迴應

英語句子出現翻譯的歧義,並不罕見,畢竟中文作爲既複雜又簡潔的語言,差不多的表述意思卻天差地別,不過結合課文的內容,老師們一致認爲,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後者。

解決了翻譯的問題,又有一位高學歷家長髮現了語法上的錯誤,這名女性家長自稱是留美教育測試博士,對英語瞭解足夠深入,也比較專業,她認爲這句話無論如何翻譯,首先語法就是有錯誤的。

女博士認爲:這句話中的“we”後面不應該接單數,而應該是複數,正確的語法表達應該去掉“a”再把“friend”改爲“friends”。正確的表述就應該是:“How can we be good friends?

但這樣修改之後,這句話的意思就有了明顯的指向性:我們怎樣才能成爲好朋友呢?但課文的內容,又是圍繞“我們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好朋友”來展開的,因此這名女博士補充道:若想表達後者的意思,英語表述應該爲:“How to be a good friend.”

有網友不贊同女博士的觀點,認爲這裡的“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指的是我們如何成爲一個益友,強調的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如何成爲別人的一個好朋友,是沒有錯誤的。

但也有老師認可了女博士的觀點,認爲“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這種表述不夠嚴謹,更像是按照中式表述的習慣,直接翻譯成的英語,忽略了英語語法的嚴謹性。

評論區的家長和老師們衆說紛紜,有熱心家長直接給教材的出版機構發送了郵件求證,很快就得到了官方的迴應,官方給出的解釋很細緻、全面,簡言之就是課本上的表述是沒有錯誤的,女博士提出的表達也是正確的,只是意思不同。

教材的編寫,正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嚴謹的表述更有利於學習

儘管女博士教材糾錯沒有成功,但這也是個非常好的先例,現在的家長們不乏許多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在參與教育過程中,對教材的關心,恰恰是對教育關注的最好體現。

而家長作爲教育的參與者,自然有權利對教材提出合理的質疑,教材雖然是官方提供的教學用具,但也不是百分百沒有錯誤的,之前就有物理教材因爲一個錯別字,全部召回的先例。

有錯就糾錯,但沒有錯誤,也應該有一個優中選優的道理,筆者認爲,雖然教材和女博士的表達都是正確的,但還是感覺女博士的兩種表達是最好的。

因爲這兩種表達不僅語法上不容易讓學生感到困惑,就連語義上也不會引起歧義,教材的編寫,正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嚴謹的表述纔是更利於學生們學習和記憶的。

當然,就像女博士所說,在口語的交流中,國內的很多外教都不注重語法的嚴謹性,英語如果只是作爲一種溝通的工具,自然是聽懂了就行,但畢竟英語也是應試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學習中,重視語法的嚴謹性並非是吹毛求疵,而是爲了教育的長遠考慮。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