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笑臉 中東情勢丕變
(圖/路透)
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最近有了緩和跡象。在經過好幾輪的談判之後,伊朗同意將4名伊朗裔美國間諜由監獄轉爲軟禁,最後將與另一名已在軟禁的間諜一起釋放回美。美國則以釋放5名伊朗囚犯,並解凍目前被扣在南韓的60億美元伊朗油款作爲回報。拜登政府上臺後就一直希望改善的美伊關係,現在終於有一些成果。
美國和伊朗正在談判「降低緊張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伊朗承諾將濃縮鈾濃度限制在60%以下、加強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合作、不再攻擊美國人,以及不要賣武裝無人機給俄國。若能做到,美國則承諾除人權問題外,不對伊朗採取新制裁,同時不再嚴格監控伊朗不準在國際上出售石油。
這個談判很有學問。首先,美伊雙方在卡達與安曼的談判,是透過中間人的間接談判,所以理論上雙方還沒有正式談判。其次,美國說交換囚犯只是談判降低緊張措施的先決條件,不是議題交換,所以美國可以宣稱並沒有讓步。第三,伊朗沒有承諾不賣無人機給俄國,但是要求俄國不要將無人機佈署在烏克蘭。這是變通的迴應戰術。第四,美國同意對伊朗賣油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承諾是無法寫進協議的,相不相信就看伊朗自己了。
伊朗爲什麼會同意交換囚犯?一種說法是伊朗希望對美國示好,能讓美國說服英法德三個伊核協議締約國,不要在10月伊核協議到期後,對伊朗施加新的制裁。因爲西方過去對伊朗的制裁,的確讓伊朗感受到經濟壓力。
另一種說法則比較戰略性。一些觀察家指出,伊朗發現過去揮舞大棒的戰略,只會讓伊朗的敵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走得更近。所以現在要改用胡蘿蔔的笑臉攻勢,分化敵人。何況現在美國準備自中東抽身、以色列出現極右派聯合政府,剝奪巴勒斯坦人許多權利,讓阿拉伯國家不便與以色列走得太近,剛好爲伊朗提供了調整中東政策的機會。所以我們看到伊朗與沙烏地復交、與阿聯酋復交並討論空運與基建的合作、與巴林開始接觸(過去伊朗曾煽動巴林內部的什葉派多數發動革命)、和埃及關係正常化,並提議成立一個沒有美國與以色列參與的區域論壇。
無論是戰略性的目的,還是戰術性的權宜,伊朗是對昔日的國家擺出了笑臉。那美國的降低緊張措施爲的又是什麼?美國官員說這不是爲了另一個伊核協議,但可以將伊朗的核子能力凍結在現在的水平。
耐人尋味的是,伊朗關心沙烏地和以色列最終會不會建交。可是最近沙烏地卻任命了駐巴勒斯坦大使,這讓沙以關係一下變得複雜起來。以色列曾揚言不會讓任何國家在耶路撒冷設立駐巴勒斯坦大使館,但沙烏地派的是無任所大使,這在不在禁止之列?沙國任命巴勒斯坦大使,是表示對巴勒斯坦的重視,還是要在與以色列建交前,先安撫巴勒斯坦?伊朗對此會怎麼解讀?美國對沙以關係的發展,又會介入多深?是提供情報,避免任何一方誤判?還是提供軍事保證,避免任何一方冒進?這些都可以繼續觀察。(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