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菌易菌」改善發炎性腸炎 長庚糞便移植拯救19歲女

長庚醫療體系完成超過200例治療微菌治療,成功率達9成,爲精準醫療發展帶來新曙光。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左三)、林口長庚醫院微菌治療中心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右三)、林口長庚醫院微菌治療中心副主任葉元鳴(左一)、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部主任黃瓊瑰(左二)、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鄭浩材(右一)、林口長庚醫院微菌治療中心副主任陳建彰(右二)。記者廖靜清/攝影

一名19歲的大學女生,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學業及人際關係。她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二年內反覆復發,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在接受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三個月,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終於恢復每日正常排便次數。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微菌治療中心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患有反覆腹瀉、嚴重腸道疾病,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FMT)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種「以菌易菌」的方式,是把健康者的腸道菌移植至病患的腸道內,藉以改變腸道菌相。

李柏賢表示,腸道菌叢的總數超過100兆、菌羣數百種,如果好菌和壞菌的比例失衡,腸道菌會製造許多化學物質干擾生理作用,產生慢性發炎、免疫疾病、代謝與肥胖、神經系統疾病等,腸道菌與身體各組織、器官的關連性非常密切。

腸道菌叢最直接影響腸道疾病,近10年來,發炎性腸病在臺灣的盛行率上升6倍,包含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症狀從腸道從黏膜到肌肉都發炎,而困難梭菌感染在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率,超過正常人的2.4倍及8.3倍。

反覆性、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病人,國外已將微菌叢植入治療列爲標準首選治療,衛福部自2018年9月6日施行特管辦法後,許多醫院已投入微菌治療。許多研究證實,病人腸道微生態嚴重失衡現象經微菌叢植入後,可改善嚴重腹瀉、恢復腸道菌相平衡。

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是以大腸鏡爲施行方式,直接把篩檢過的健康好菌植入右腹部的末端迴腸,植入後需右側躺30分鐘,讓微菌叢平均分散善大腸內。整個療程跟執行大腸鏡檢查一樣,李柏賢說,微菌叢治療的成功率接近9成,且三個月內複發率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效果可維持一年以上。

長庚醫療體系微菌治療中心從2019年至今,已成功完成218例微菌叢治療,患者年齡範圍涵蓋3歲至99歲。所有的病人皆透過精準醫學導引微菌叢植入治療,並以次世代定序儀分析患者在微菌叢植入前後的腸道菌相變化,其中也包括微菌叢捐贈者篩檢的安全。

捐贈者及病人微菌叢植入前後(最久至植入後6個月)腸道菌相變化,證明病人在感染困難梭菌時發生腸道微生態嚴重失衡現象,經微菌叢植入後,巨腸症或嚴重腹瀉之症狀可立即獲得改善且逐日康復。

有別於內視鏡或口服膠囊方式,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效果更顯著。除了改善發炎性腸道疾病,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邱政洵副院長指出,微菌治療在提升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巴金森氏病、腸躁症、失眠、移植後排斥等現代醫學難治性疾病,具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