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 世界轉向何方

(圖/shutterstock)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正在巨大變動。變動的主軸在於美中之間的對抗已被疫情激化,隨着美國大選愈演愈烈,川普政府中國的打壓如火如荼展開,而且爲此試圖聯合各國對抗中國,美國能否在疫後世界保有獨大的超強地位,將是國際秩序形成的關鍵因素

首先看到,疫後世界政經競爭起跑線並不一致。歐美國家因疫情難控而在新一輪起跑點上輸給中國,目前需求仍陷入萎縮困境中,這將是第二回被中國超前。根據統計,金融危機後的12年,美國、歐盟27國及日本的年進口金額增幅只有3%多,而災情較輕的中國,同期進口規模增幅則達87%。現在新冠疫情又升高,歐美經濟體的潛在增長率勢必再創新低;中國已經率先恢復增長;一消一長之間,經濟發展競爭誰能勝出,態勢明顯。

歐美國家寄希望於明年疫苗大規模使用,但因疫情持續時間過長供給、需求與社會均受嚴重打擊,產業鏈供應鏈的修復曠日持久,如何能與經濟成長奔馳中的中國一較長短?歐美國家目前仍在爲防控疫情措施傷透腦筋,而好整以暇的中國,則已經展開「內循環與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一輪經濟大計,而且其政策的有效空間明顯大於歐美國家。 一個顯例是歐美央行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美聯儲),甚至負利率(歐、日);資產負債表十餘年來暴增3至6倍;政府負債同樣激增,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俱已達超高比例,水位遠高於警戒線,還有多大空間可以紓困與振興?至於中國,正在策畫的第14期五年經濟計劃,編織的可是新漁網,預期能爲新經濟增添動能

疫後世界的全球化方向不會改變,變的是前進的道路。新型全球化將是依着中美供應鏈的分化,出現以兩個半球中心的某種程度集團化,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會建構以美國爲中心的國際合作型態,全方位對抗崛起的中國,差別只是拜登或許因爲國際聲望結盟能力較強,整合效力或將超越川普。

近年美國罔顧國際多邊主義秩序,所以美國要打掉重練,川普打得差不多了,如果換上拜登,必然重新結合盟邦共同對付中國。果若如此,爲疫情傳播擔責的中國,國際關係勢將陷入谷底,只能跟衆多小國窮國相濡以沫,其所主導的產業鏈也將居於弱勢

地殼正在劇烈變動中,許多東亞國家30年來多在軍事上依賴美國,經濟上則依賴中國,臺灣尤其如此,現在面臨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壓力。但在中國崛起造成的強大壓力,以及美國積極軟硬兼施之下,也不能不正面迴應,因此在經濟需要與地緣政治上出現的分離與拉鋸必然加劇。

臺灣政府爲了貼緊美國,正對相關廠商招手及施壓,臺灣企業在美臺政府的雙重壓力之下,必然備覺左右爲難的痛苦。

越來越感到安全受威脅的臺灣,政府未來必然推進政經一併遠中親美的路線,怕的是這樣恐將招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在經貿上蒙受重大損失。臺灣能不慎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