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靠譜、有出息的4個重要表現:父母看見了,孩子就好管了

作者:主創團·豬媽媽

朋友說,剛剛結束的這學期,他兒子已經兩次被班主任“投訴”了。

原來,上三年級後,朋友每週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這本是讓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金錢的好事,但前幾天班主任打電話來說:

孩子天天在學校“請客”,現在班裡好幾個孩子,看見他進小賣部,就會跟過去。

聽到這話,朋友哭笑不得。

因爲,上一次他兒子被“投訴”,是因爲幫同學寫作業,還收人家10塊錢一篇!他正是這樣,才決定要給孩子零花錢的。

這下倒好,不掙同學的錢,又開始亂花錢了。

我安慰朋友,這不正好證明孩子學習不錯,人緣也不錯嘛!

結果,朋友還是無比擔憂地說:

“不錯什麼啊,你看他那吊兒郎當的樣,稍微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一天竟給我整這些幺蛾子,我真怕到了初中管都管不住!”

家長們普遍認爲,沉穩大氣、刻苦學習的孩子才“靠譜”,一天跟個“瘋猴”一樣,將來肯定出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守規矩,集中精力搞學習,不允許他們做任何“離經叛道”的事……其實是在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觀點:

孩子不是小大人,我們不應該用成人的心理、成人社會的規則和標準,去解讀孩子的行爲、動機和心理,這隻會對孩子造成誤解。

一個孩子靠不靠譜,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不是單單憑“守規矩”、“學習好”來判定,父母更應該看到那些比分數、知識更重要的表現:

很多家長都堅持一個原則:做錯了就該批評。但過多的批判也會消磨孩子的能量。

相比只盯着孩子的“錯誤行爲”,我們一定要留意行爲背後,好的“狀態”和“動機”。

我這位朋友,之所以擔心、焦慮,是覺得孩子行爲太不受控、太沒規矩。

但我們稍微換個角度,就可以看到,這其實是一個精力充沛、活力滿滿的孩子——

在父母沒給他零花錢時,他不是抱怨父母,向父母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在想點子;

在獲得零花錢後,他並沒有只顧着自己,反而大方地邀約同學一起玩、一起吃。

這背後,不是我們大人認爲的“勢利”、“早熟”,而是孩子在“積極主動”地解決需求、製造樂趣。

哲學家梭羅說:“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

一個孩子如果能量充沛、能積極主動地做事,那他就擁有了這種不斷提升生命價值的能力。

他能自己去探索知識,自己去拓展能力邊界;

也能自我修正,不斷更新,成爲一個有韌性、打不敗的人。

那這不就是我們家長想要的“靠譜孩子”嗎?

所以,後來,我朋友並沒有強硬地去制止孩子,反而對孩子表示了理解。

他把自己和老師的擔心告訴孩子,同時也把思考和決定的空間留給了他。

沒過多久,兒子自己主動終止了不妥行爲,甚至對我朋友說:

“哎,這樣花錢交到的朋友沒意義。”

前些天,認識一位媽媽。她女兒讀初二,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她很憂心。

原來,女兒很不喜歡參加比賽,小時候還能連哄帶騙,報一些,現在越大越不喜歡與人競爭。

有次她帶女兒參加一個舞蹈大賽,女兒全程都在聊別人跳得有多好,絲毫不關心自己的準備,臨上場了,還在擔心好友的發揮……

她認爲孩子太單純,一點都沒有競爭意識,以後走向社會,很難有競爭力。

在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們因爲害怕孩子吃虧,難免都會 “怒其不爭”。

但大家總拿孩子比較,就會營造一個只有贏/輸模式的單一氛圍。

孩子會認爲:自我價值,只有通過比較和競爭才能實現。

失去穩定的自我,增加很多情緒上的負擔。

史蒂芬·柯維說,生活是一個合作的舞臺,現實生活更需要相互依賴。

如今,已經不是單槍匹馬就能獲得成功的社會,我們的很多夢想,都需要通過與他人合作才能實現。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立足的空間。我們不需要再教育孩子,把他人之得,視爲自己之失。

孩子如果能看到別人的優點,會關心人,就既有善良的特質,又有很強的交往能力。

這不正是實現“雙贏”的靠譜特質嗎?

我們鄰居家的小孩今年10歲,她學舞蹈已經堅持6年了。

但有一天,她突然就跟媽媽說,她根本就不喜歡跳舞,不想再學了。

媽媽一聽,當然不行啊,堅持了這麼久,錢也花了,關鍵是還付出了這麼多努力,現在說不學就不學,太可惜了。況且中途放棄,也不應該啊。

於是,夫妻倆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自己說沒效果,又開始發動身邊的人。

後來,孩子直接拋出一句,“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決定,我的人生就是不需要舞蹈!”

我鄰居嘆息地總結道:“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也未必好。”

是的,當孩子不再聽我們話時,家長難免會有一些失落和危機感。擔心孩子脫離自己,以後就再難影響他了。

但武志紅說,偉大,正是從冒犯開始的。因爲偉大意味着創新,而創新需要去破壞舊的事物、舊的規則。

鄰居女兒的反抗,就是她突破舊關係、舊環境,實現新自我的開始。

一個有自己想法,並懂得肯定自己孩子,其實已告別了盲從,他已經有信心和能量去對未來的自己“負責”。

哪怕這種力量是微弱的、不成熟的,但只要家長好好呵護,加以引導,他遲早能發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幾個孩子在學校打架了,老師把每個孩子都批評了一頓,然後說了句,“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就請你們家長!”

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場景很合理對不對?

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爲什麼“請家長”對孩子來說,會有一種“威懾力”?

之前看到一段話:

很多父母都自信地認爲,孩子遇到問題,肯定會跟自己講。

但事實是,孩子會根據相處的經驗,判斷父母對此事的反應,然後再決定這件事要不要讓父母知道。

近幾年,青少年抑鬱自殺的新聞越來越頻發,很多家長問:

我怎麼判斷自家孩子是否有這樣的傾向?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問題到底該怎麼預防?

事實上,親子關係和諧,就是情緒健康最大的保障。

如果你家孩子遇到任何困難,都願意跟你講,那恭喜你,完全可以放心:

因爲,這說明,你家已經有一個陽光幸福、安全感十足的“靠譜”孩子。

你也已經是一個善解人意、情緒穩定的“靠譜”家長。

每個人都是一個多面體,孩子也一樣。

很多父母苦惱孩子的學業表現,擔憂孩子的逆反折騰,操心孩子的未來命運……其實是沒有看到,孩子行爲中,早就閃現過很多人類優秀的特質。

這裡爲大家總結孩子靠譜的4個重要表現,也是希望提醒家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有競爭力的方面。

我們不要總用封閉的眼光看孩子,更不要輕易去評判孩子。

尊重孩子,看到孩子“不靠譜”行爲背後可貴的一面,鼓勵他,發揚它。

孩子就能大概率成長爲一個真正“靠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