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人物誌:蕭何
上一篇文章寫了漢初三傑的韓信,開啓“漢初人物誌”系列的創作。今天介紹下中的蕭何(資料來源:《史記》的《高祖本紀》、《蕭相國世家》,《漢書》的《蕭何曹參傳》)。
一、追隨劉邦
1.爲秦小吏
蕭何和劉邦是老鄉,在秦末爲沛縣小吏。蕭何曾經維護過身爲布衣的劉邦,劉邦當了亭長以後,蕭何還經常幫助劉邦,兩人可謂是老熟人了。
蕭何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慢慢表現了出來,逐漸升遷爲沛縣卒吏,而且在考覈名列第一。秦朝御史舉薦了蕭何,朝廷徵召蕭何朝中爲官,但是蕭何堅決辭謝了,沒有去上任。
根據推斷,上述時期蕭何所處的時期應該是秦始皇時期。
2.歸屬劉邦
不久,秦二世即位,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很快就席捲了楚地很多地方。沛縣的縣令害怕,想要投降陳勝。
蕭何和曹參一起對沛縣令說:大人身爲秦朝官吏,如果反叛投靠陳勝,恐怕百姓們不相信你,不聽你號令,不如把逃亡在外的沛縣數百豪傑叫回來,身爲你的部下,以此來震懾沛縣父老,沒人敢不聽號令。
沛縣令就派樊噲出去尋找劉邦,要把劉邦召回來。
原因是這時的劉邦在押送囚徒去驪山的路上,因爲囚徒逃亡太多,索性釋放了所有囚徒,囚徒中有很多人願意追隨劉邦,所以,劉邦擁有了一支百十人的隊伍。
樊噲帶着劉邦趕回沛縣城下時,沛縣令後悔,關閉了城門。沛縣令還想殺死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就逃出城,投奔了劉邦。
劉邦讓人用弓箭把書信射進城中,讓沛縣中的百姓殺死縣令,反秦,否則,其他諸侯來到,沛縣將會被屠。
沛縣百姓果然殺死沛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要讓劉邦當頭。
劉邦說自己不行,請選賢能之人。蕭何和曹參都是文吏(曹參實際上是文武雙全的,戰功赫赫,之後寫),怕大事不成被誅殺,所以都推舉劉邦爲頭,就這樣,劉邦就成爲了沛縣的頭。
蕭何和曹參也由劉邦的上司或者同僚變成劉邦的部下,而蕭何成爲了劉邦處理各類事務的主要幫手。
二、輔佐漢王劉邦
1.收天下律令圖書
劉邦成爲沛縣之主後,慢慢開始擴張,後來,劉邦臣屬於項梁擁立的楚懷王,和項梁、項羽、黥布等人成爲同僚。再後來,劉邦奉命西攻秦,攻破秦地,秦王子嬰投降劉邦。
劉邦順利進入秦都咸陽,進入咸陽後,劉邦手下的衆將都忙着去搶金銀財物,唯獨蕭何直奔秦丞相府,把丞相府中的所有律令圖書文獻等等全秦朝的重要資料都帶走了,蕭何的這一舉動,爲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使劉邦方可以很好的瞭解秦朝全境的財力物力、地理地勢等信息。
2.舉薦韓信
韓信是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人才,韓信最初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後來,項梁死後,韓信成爲項羽手下的一個郎中,但韓信屢次向項羽獻計,項羽不聽。
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時,封劉邦爲漢王,但只給了劉邦三萬士卒,劉邦帶着三萬士卒去當漢王的路上,有很多人仰慕劉邦的大名,自願追隨劉邦的人有幾萬人,在這幾萬人中,就有韓信。
韓信追隨劉邦去當漢王的路上,因爲受到牽連要被斬首,行刑時,韓信對滕公夏侯嬰說:大王不是要得天下嗎,爲何要殺死壯士。
夏侯嬰欣賞韓信,就把韓信推薦給劉邦,劉邦封韓信爲治粟都尉。
韓信被封爲治粟都尉後,有機會和相國蕭何接觸,在幾次接觸後,蕭何發現韓信是個人才。
當劉邦到了漢的都城南鄭後,很多士卒都往東方逃去,逃走的人中,就有韓信。
蕭何得知後,直接就親自去追趕韓信了,接下來就是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典故。蕭何成功把韓信留了下來。
蕭何回來後,生氣的劉邦對蕭何說:那麼多人逃走,你爲什麼單單去追韓信。
蕭何回答說:韓信者,國士無雙,如果大王要爭天下,非得韓信輔佐不行。但必須重用韓信才能留下他。
劉邦想封韓信作將軍,蕭何不同意,說官太小。最終,劉邦封韓信爲大將。韓信才留了下來。
3.做好後勤保障
劉邦開始東向爭天下後,先是平定了秦關中地區,然後以秦地爲大後方,向東和項羽作戰。
蕭何作爲丞相留守巴蜀,安撫百姓,爲劉邦源源不斷地提供糧草供給。
第二年,也就是漢二年,劉邦的太子被接回了秦地,蕭何由巴蜀來到秦地關中,輔佐太子鎮守關中,處理政務。
蕭何制定了漢的法令制度,並建立了漢的社稷宗廟,修建宮殿等,但在做這些事情之前,蕭何總會先派人請示劉邦,劉邦同意再去做。如果來不及報告劉邦,蕭何事後一定會報告。
蕭何的這一系列做法,是下屬做好工作的標準做法。讀了歷史,纔會發現,有的道理千百年來都不會變。
劉邦和項羽征戰的幾年裡,蕭何始終在處理好政務的同時,向前線的漢軍輸送大量的糧草、兵源等,爲劉邦贏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4.第一次自保
在這期間,有一件事讓劉邦對蕭何的評分很高。
漢三年,正是劉邦最被動的時期,楚漢兩軍在對峙期間,劉邦好幾次派人來慰勞蕭何。這就很反常,前線吃緊,還要來慰勞後方的管理者。這一反常現象並沒有引起蕭何的警惕。
但蕭何手下人卻看出來了,對蕭何說:漢王如此,是在懷疑丞相您啊。希望丞相您把自己的子孫兄弟中能參戰的人全都送往前線,漢王肯定高興。蕭何這麼做以後,劉邦果然大悅。
三、第一任漢朝丞相
1.論功行賞
劉邦戰勝項羽之後,天下平定,要論功行賞。劉邦認爲蕭何功勞最大,封爲酇侯。劉邦談論蕭何功勞的言論出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高祖本紀》,第二個地方是《蕭相國世家》。
第一個地方:《高祖本紀》
劉邦做皇帝后,有一次在洛陽南宮設宴招待諸將衆卿,問大家說:我爲什麼贏了,項羽爲什麼輸了?
大家紛紛回答各自的看法,劉邦最後說:
你們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糧草不絕,我比不上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人都是人傑,我能用他們,所以才能奪取天下。
第二個地方:《蕭相國世家》
劉邦封蕭何後,說蕭何功勞第一,武將們開始不服了,說:我們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還不如一個舞文弄墨之人功勞大嗎?
劉邦說:你們知道打獵吧,追殺獵物者,狗也,指示狗去什麼地方追殺獵物者,人也,蕭何就是那個指示方向的功臣。況且,你們都是自己或者家族中兩三人追隨我征戰,蕭何卻讓全家族數十人追隨我征戰,這些功勞不可忘也。
諸將不敢再多言。
2.定論:蕭何第一
等劉邦封完全部的功臣之後,各位諸侯紛紛上言:平陽侯曹參身上的傷有七十多處,攻城略地,功最多,應該爲第一功臣。
劉邦在當初封賞時,已經大大的封了蕭何,感覺很多功臣覺得委屈,這次就沒有再反駁諸侯大臣們,但劉邦心裡還是想讓蕭何功居第一。
有一個叫鄂千秋的諸侯說:諸侯大臣的意見不可取,
理由一:五年間不間斷輸送兵源
曹參雖然有大功,但不過是一時之事,陛下您與項羽征戰了五年,敗多勝少,士卒多次潰散,但蕭何每次都能從關中調遣大量關中士卒補充漢軍,而這些並不是陛下命令蕭何這麼做的,都是蕭何在陛下最危機的時刻,調遣上萬士卒來到陛下左右,在這五年裡,這種情況多次出現。
理由二:五年間不間斷供給糧草補給
楚漢在滎陽對峙好幾年,軍中缺糧少衣,都是蕭何派人從關中運來糧食補給,讓漢軍從來不爲糧草而發愁。
理由三:保全關中
陛下經常丟失關東土地,但蕭何一直保全關中,讓漢有鞏固穩定的大後方,這是萬世不朽之功勞啊。
如果沒有曹參這樣的功臣,對漢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但如果沒有蕭何,漢不會戰勝楚。
所以,蕭何功勞第一,曹參第二。
劉邦聽了後,很高興,說好,就這樣。劉邦之所以高興,是因爲通過他人的進言,實現了自己對蕭何的肯定,也堵住了其他大臣的嘴。
《史記》還記載,經過上述事件後,劉邦對蕭何的封賞更加多,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受封了,劉邦又加封蕭何食邑兩千戶,因爲當初劉邦布衣時,只有蕭何比別人多送自己二百錢。看來,能燒對冷竈的,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3.第二次自保
蕭何身居相位,兢兢業業的工作着,到了漢高祖十一年,陳豨反叛。劉邦御駕親征去平叛。
我在上一篇文章寫韓信時,已經寫過,韓信連結陳豨,並且已經開始部署在長安謀反,但被門客之弟告發。
劉邦的老婆呂后很害怕,找到蕭何,蕭何獻計,謊稱劉邦派人回來,說陳豨已死,召集各諸侯到宮中慶祝,把韓信騙到宮中,處死了。這就是後來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聽說韓信已死,派人從前線回來,加封蕭何五千戶,加派五百士卒爲相國尉,以護衛蕭何。
大家都祝賀蕭何時,有個叫召平的人,來向蕭何表示哀悼。召平可不是一般人,秦朝時期,召平是東陵侯,是諸侯,秦亡後,淪落成布衣,在長安城東種瓜爲生,因爲他種的瓜很甜美,因此大家都叫他“東陵瓜”。
召平來對蕭何說:大禍就要來了,皇上在外征戰,你沒有衝鋒陷陣之功,皇上卻加大封賞,這是因爲韓信謀反不久,皇上疑心您啊。希望丞相您辭謝不受,並且把全部家當捐出來,供給前線。
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劉邦果然很高興。
4.第三次自保
第二年,也就是漢高祖十二年,黥布反叛。劉邦還是御駕親征。
劉邦經常派使者來問蕭何在幹什麼。蕭何正在勤勤懇懇的治國,安撫百姓,還像之前劉邦平叛陳豨時,召平建議的那樣,把所有家當捐出來。
蕭何有個門客說:相國大人離滅族不遠了,您位居相國,功勞第一,功勞和爵位已無可復加,從您剛到關中到現在,已經得民心十餘年了,關中民心都親附於您,皇帝數次派人來問,是怕你的威望足以撼動關中。不如您多花錢買田地,用低價強買土地,以此自污,纔會平安無事。
蕭何最大的優點就是聽得進人勸,馬上就實施強買強賣計劃。劉邦聽說後,非常高興。
等到劉邦平叛回長安時,很多百姓把劉邦攔住半路上,告發蕭何強買強賣。
劉邦見到蕭何後把告他的文書都甩給蕭何,假惺惺地說:你竟然這樣愛民,自己去向百姓謝罪吧。
蕭何趁機說:請求皇上把上林苑的空地拿出來,讓百姓耕種。
劉邦大怒,說:你蕭何收了那麼多土地,現在卻讓我把上林苑貢獻處理。下令關押了蕭何。
有個被稱爲王衛尉的人替蕭何求情,劉邦心裡不太痛快,但還是赦免了蕭何。
蕭何來向劉邦謝罪,看到蕭何老態龍鍾的樣子,劉邦說:相國不要這樣,你爲百姓請求耕種上林苑土地,我不同意,我就是桀紂那樣的暴君,你卻是賢相良臣。我故意把你關押起來,其實想讓百姓知道我的錯。
好傢伙,後人我直呼好傢伙,這君臣的智慧真的是讓人佩服。
四、蕭何的結局
劉邦先蕭何而死,劉邦死後,兒子孝惠帝即位。蕭何病危前,孝惠帝來看望蕭何,問他,誰可以做下一任相國。
蕭何不說,反而說:知臣莫若君。這纔是最高明的回答。
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
劉邦起事前,蕭何和曹參同爲沛縣小吏,兩人關係一直很好,但到蕭何爲相,曹參爲將之後,兩人之間已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
但是當孝惠帝說出曹參時,蕭何很高興,說:如果陛下應曹參,臣死不恨。後來,曹參爲相,雖然蕭曹不和,但蕭何的一些制度沒有被曹參廢棄或否定,而是繼續按照蕭何的做法治國,留下了蕭規曹隨的成語和佳話。
蕭何置地買房,必定選擇偏僻貧瘠之所,府上也不搞豪華裝飾。蕭何的理由是:我的後代如果有能力,就學習我的儉樸,如果無能,家業也不至於被侵佔。
孝惠帝二年,蕭何病逝,諡號文終侯。
《史記》“太史公曰”評價蕭何:
蕭相國何於秦時爲刀筆吏,彔彔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羣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漢書》“贊曰”基本原文引用《史記》的“太史公曰”,只是最後一句話改爲“爲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感謝閱讀, 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熱雙刃,歡迎關注,一起看看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歷史事件,“漢初人物誌”系列文章非常不定期地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