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用互聯網思維做大蛋糕 飲料市場迎來新的生產變革

人民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李彤)這是一場飲料市場的“搶灘戰”,也是消費需求倒逼生產供給的變革。在認知升級技術應用的大趨勢下,傳統的生產經營邏輯將發生怎樣的改變,哪些“現象”能夠變成“趨勢”?

近日,業界人士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隨着消費需求的升級、生產工藝的提高、產業鏈的不斷完善,飲料市場正從“分搶蛋糕”轉向“做大蛋糕”,一場互聯網思維帶動的生產經營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生產變革:從“渠道之爭”轉向“產品爲王”

飲料市場,是競爭激烈的“紅海”,還是前景廣闊的“藍海”?

中國的飲料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源於對國家發展前景的信心。他說:“在航天、深海、橋樑、高鐵領域,我們已經站在了第一陣營,這些是發展的長板。國家發展還缺少什麼?那些存在短板的領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唐彬森看來,目前飲料市場不缺需求,但缺少滿足有效需求的好產品。這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了機會,讓更多新企業快速成長,更吸引了來自互聯網、技術研發領域的人才。他認爲,目前的飲料行業很像十多年前的互聯網行業,正在從渠道、流量之爭向產品爲王轉變,通過創新倒逼產業變革,新的產品不斷涌現。

市場拓展,也源於消費理念的轉變。當前,消費者對於更高品質、更健康、功能細分的飲料產品,有着更強的消費需求和用戶粘性

糖分攝入爲例,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消費者更加追求健康無負擔的體驗。其中,無糖飲料包括以使用阿斯巴甜赤蘚糖醇甜味劑爲代表的甜飲料,及以礦泉水蘇打水、純茶、美式咖啡爲代表的非甜味飲料,這些都順應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趨勢。

在糖分配料的價格上,生產企業的投入也更多了。有業界人士表示,以前高端甜味劑多是出口的,在國內沒有市場。現在飲料生產企業對原材料成本的投入更多了,這源於消費者的需求導向。

產品競爭的背後,是產業鏈的比拼。唐彬森認爲,科學減糖、有效減糖需要工藝技術、生產設備、配套供應鏈、人才積累等系統性發力,這需要在生產和經營上更加註重細節。“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加強消費科普。這體現在對產品進行精細化定位上,例如‘元氣森林’專注氣泡水、‘燃茶’專注無糖茶飲、‘滿分’定位在果汁。”他說。

互聯網思維:追求消費者的極致體驗

“我們正處於新週期的起點。”日前,華興資本發佈的《中國創新經濟報告2021》顯示,現在的消費者更加註重“個性、國貨顏值、興趣、健康”等元素,對國貨的接受程度較前代人更高了。未來,在新興食品飲料等行業,新的消費品牌服務供應商值得關注。

上述業界人士坦言瓶子比水貴的產業發展階段已經一去不返。以往飲料產品的研發推廣,往往是先算賬,從盈利倒推成本和預算。但隨着新企業的入局,給行業帶來了活力,更加註重用戶感受。

“互聯網思維重視用戶日活,飲料行業也一樣,最關注消費者的復購率。”唐彬森認爲,儘管各行各業都在談互聯網思維,要轉變經營理念,但也存在一些誤解。“全面線上化”“流量爲王”“燒錢營銷”,這些都是互聯網的表層現象,其核心是重視產品主導、追求用戶極致體驗、對數據反饋有像素級要求、尊重和激勵人才。

未來,飲料市場的賽道有多寬?業界人士表示,即便是在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飲料市場仍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目前,我國飲料市場的規模僅是歐美、日本的三分之一。且國外飲料市場在功能細分上更爲垂直,護肝養胃等功能的飲品更爲精細,這也是我國飲料市場發展的增量空間。

鍾凱表示,相比早前“分搶蛋糕”聚焦存量市場,當前飲料企業更關注“做大蛋糕”開發藍海。

“面對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機遇,我們希望將企業責任沉澱爲持續性的品牌資產,在飲料行業探索三個新的標準。”唐彬森表示,一是人才標準,即秉持簡單平等的企業文化,通過給與員工股份等方式,強化對人才的吸引;二是工廠標準,即產品工藝、品質、排放等都達到工廠化的一級標準;三是產品標準,將爲消費者創造好的體驗作爲核心原則。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的飲料企業會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完善更高的工藝標準、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荷蘭有喜力啤酒、美國有星巴克、日本有三得利,我們要在飲料領域講好‘東方故事’,讓民族品牌、國貨之光更響亮、更耀眼。”唐彬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