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坦言1月拋匯阻貶 外匯存底終止連兩升、月減10.55億美元
央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今(5)日公佈,今年1月外匯存底爲5,695.4億美元,月減10.55億美元,終止連兩漲;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分析,1月外匯存底變動,除投資運用收益入帳外,另兩項因素爲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以及央行爲維持匯市秩序拋匯阻貶,均促使外匯存底餘額減少。
央行公佈,今年1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等新臺幣資產合計約6,344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11%。與前一個月相較,外資持有新臺幣資產減少64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的比重也下滑1個百分點。
蔡烱民表示,相較於金管會公佈,外資1月本金部分淨匯入逾30億美元,今年1月因臺積電(2330)配發股利,外資領到豐厚股息後匯出盈餘逾30億美元,與本金淨匯入規模相當,因此,以現金流量爲基礎,1月外資匯出入大致持平、金額變動不大。
蔡烱民表示,今年1月國際美元走強、美元指數上漲1.94%,主要貨幣均對美元貶值,其中日圓與澳幣分別兌美元貶值4.23%與3.92%、貶勢最重,歐元匯率也貶值了2.23%。
至於新臺幣、加幣與人民幣匯率,1月也分別兌美元下挫1.64%、1.45%與1.24%;央行外匯存底裡持有這些貶值的非美貨幣折成美元后,規模會縮水。
蔡烱民分析,先前市場樂觀押注,美國聯準會可能提前在3月調降利率,機率還一度高達八成,不過美國公佈的經濟與就業等數據表現強勢,導致市場預期落空,促使1月美元走強,國際匯市也波動加劇。
蔡烱民表示,由於1月美元相對強勢,主要亞洲貨幣均爲貶值,市場美元需求大於供給,央行爲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也就是拋匯阻貶,進而導致外匯存底減少,不過調節力道並不大。
另外,根據目前各國公佈的最新數據,我國外匯存底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與瑞士,蟬聯全球第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