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明星,素履前行——聆聽朱明遠教授《我的父親朱光亞》的報告有感

仰望明星,素履前行

——聆聽朱明遠教授《我的父親朱光亞》的報告有感

(棉洋中學高中語文教師 劉小玲)

“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這是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朱光亞先生的頒獎詞。2020年12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朱明遠教授《我的父親朱光亞》的報告。一組組泛黃的老照片,一個個鮮活奮進的故事,讓我更加景仰朱光亞先生這顆最亮的星。斯人已逝,其光卻永耀後世,讓我這個後輩走在教育的路上肩上有重擔,腳下卻有力量。

我景仰朱光亞先生不是超人,卻有超人的執着。他執着於對祖國的熱愛。在國家一窮二白之際,朱光亞先生拒絕美國的救濟,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大學,爲大學生開設普通物理、光學等課程。他一腔熱血,兩肩擔道義,只爲三千桃李。他執着於祖國的明天。朱光亞先生歸國前,牽頭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撰寫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呼籲海外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在他的召喚下無數海外學子紛紛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祖國召喚之際,朱光亞先生不彷徨不猶豫,把自己的血汗灑在華夏土地上。他執着於新中國的核事業,一生只做一件事。爲組織領導我國原子彈及氫彈的研製工作,他廢寢忘食。爲原子彈、氫彈技術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他捨生忘死。爲鑄造和建立我國精幹、有效的核自衛力量,他嘔心瀝血。他不是超人卻創造了核事業的傳奇,他不是超人卻創造了振興中華民族的奇蹟。聽着朱明遠教授講述父親三進三出北京的事蹟,在座的師生被朱光亞先生對祖國對事業的執着深深震撼。

我景仰朱光亞先生不是聖人,卻有聖人的高潔。“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爲浮名絆此身。”他沉醉於物理,忘記了功名利祿,給後輩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禮物。朱明遠教授說:“父親無時無刻不在以純潔而高尚的道德情操滋養着我們的心靈,提升着我們的人生境界,這也是父親一生不斷默默地爲我們送出的禮物。”他在生活上克勤克儉,就是獲了大獎也毫不吝嗇地捐給了國家和人民。1996年5月,朱光亞先生將獲得的何樑何利獎100萬元港幣全部捐贈給中國工程科技獎助基金會,用以獎勵中國優秀工程科技專家。1999年他又把4萬餘元稿費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正如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所說:“朱光亞同志是老一輩科學家中才識與品行雙馨的傑出代表。他厚德載物、行爲世範、堅持原則、勇於擔當、光明磊落、謙虛謹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作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作爲“中國科技衆帥之帥”,他不被世間的名繮利鎖套牢,他不被世間的紛擾喧囂聒吵,他不是聖人卻在俗世間活出了聖人的高風亮節。時代不可能沒有朱光亞先生,中華民族不可能沒有朱光亞先生,我輩更不可能沒有朱光亞先生。

美好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精神成長的盛宴很快就要結束。在報告的結尾,朱明遠教授勉勵在座的老師:“農村中學條件落後,科學資源較爲匱乏,老師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從互聯網中獲取信息,多講授老一輩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的成長曆程,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年學子科技報國。”曾經看慣了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就看不慣山裡的草長鶯飛,不免爲自己只是一名鄉村教師而自卑、懊惱、迷茫,如今聽朱明遠教授一言,如醍醐灌頂。我是鄉村教師隊伍中渺小的一員,但我肩上卻扛着農村學生的明天,扛着祖國的明天。我也許窮極一生都不能像朱光亞先生那樣光耀後人,既已選擇從事鄉村教育,就應該像朱光亞先生那樣“一生只幹一件事”,專心於教學;就應該像朱光亞先生那樣胸中有祖國,激勵自己的學生科技報國;就應該像朱光亞先生那樣一生不被浮名絆,只爲祖國育良才。

品完朱明遠教授的精神盛宴,漫步在教育的路上,失意時,景仰朱光亞先生,心中就會有光亮;得意時,景仰朱光亞先生,心就會如止水般寧靜。朱光亞先生的豐功偉績、高風亮節,我雖不能及,然心嚮往之,素履前往。我相信,仰望滿天繁星,有屬於我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