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英及陳夏生傳承京劇、繩結藝術 登錄爲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楊蓮英(中)一生精研傳統京劇藝術,致力投入戲曲教學,培養許多新生代武旦演員。(大稻埕青年團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陳夏生與她的作品。(臺北市文化局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楊蓮英傳承京劇藝術精粹,把一身絕學傳授給年輕學子,而陳夏生投入繩結教學推廣,使繩結蔚爲風潮,2人傳承臺灣傳統藝術文化貢獻卓絕,臺北市文化局公告登錄爲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新科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楊蓮英生於梨園世家,自1959年考進大鵬劇校第5期後,浸潤於京劇舞臺超過一甲子的歲月,楊蓮英由富連成科班出生的蘇盛軾指導,專攻武旦一行,爲目前臺灣最資深京劇武旦演員,其坐科11年基本功紮實穩健,並傳承了許多因缺少演出對手演員而近乎失傳的老戲。

文化局指出,楊蓮英除戲曲演出功力精湛外,自1970年代起投身戲曲教學行列,秉持着將業師蘇盛軾表演技巧傳承給下一代的信念,培養許多新生代優秀武旦演員,除培養京劇演員外,亦遠赴中南部爲歌仔戲團授課,將武旦表演精髓融入其他傳統戲曲中。

文化局表示,楊蓮英71歲仍親自示範教學,縱有跌打損傷也照常上陣,只爲將一身絕學傳授給年輕學子,對臺灣傳統戲曲人才的培育及藝術傳承貢獻良多。

此外,傳統工藝類保存者陳夏生早年任職故宮,受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帶領,投身於繩結研究近半世紀,理工背景的她以幾何代數公式紀錄繩結編法,並從故宮古籍古物探索繩結的源流脈絡,藉由考據不同繩結年份,讓繩結成爲文物考古斷代依據。

文化局說,陳夏生結合繩結傳統藝術元素及金屬、漆、油彩等多元媒材,創編許多繩結作品,具高度藝術價值,爲臺灣繩結重要傳承者,她在1970年代投入繩結教學推廣,使繩結蔚爲風潮,繩結也列入國、高中家政工藝課程,並出版教學書籍,年已83歲的陳夏生認爲編結可訓練腦力,願意將繩結藝術傳承,讓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