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忠:個別超大城市也會取消落戶限制,我相信10年左右一定會實現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楊開忠(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60s要點速讀:

1、隨着城鄉區域差距縮小,地區生活水平趨於平衡,個別超大城市會取消落戶限制,我相信這個10年左右一定會實現。

2、部分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總體上不是什麼躺平,而是年輕人基於自身幸福感最大化的理性選擇,符合現階段國家城市化和區域發展多中心化的內在要求和國家戰略。

3、個人依自身情況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正常情況下一個城市的人總是有進有出。從單中心發展到多中心發展是較大國家和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城市化和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多中心化發展進程中,北上廣深人口集聚乏力甚至在調整中一時負增長,是必然的。

正文:

01

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總體上是他們理性的選擇

我不太同意年輕人“逃離”北上廣深就是躺平的說法。我覺得,他們的選擇絕大多數都是理性的。爲什麼呢?一個人在哪裡生活、在哪裡工作,根本在於哪裡能讓他能獲得最大效用,能讓他最有幸福感。從經濟學來看,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的幸福感決定於他能獲得的收入、愉悅和要付出的住房、通勤、健康等生活成本的綜合。無論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相對更多年輕人涌入北上廣深,還是現在相對較多年輕人“逃離”北上廣深,總的都是年輕人自覺不自覺在綜合考慮了選擇一個城市自己可能獲得的收入、愉悅和預期付出的住房、通勤、健康等生活成本後的選擇,也就是說,過去相對較多的人認爲選擇北上廣深令他們更幸福,現在相對較多的人認爲“逃離”北上廣深到成都、武漢、長沙等讓他們更幸福。

這一點也可以從我國城市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宏觀趨勢得到說明。從單中心發展到多中心發展是較大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地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十一五時期開始,無論市場運行還是政府行爲,我國城市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在全國總體層面無不開始萌發從指向北上廣深的較單一中心化發展向更多中心拓展的多中心化發展階段的轉變,這些年來這種趨勢越來越顯著,表現在成都、重慶、武漢、長沙、西安、鄭州等城市在全國甚至全球城市網絡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可以說,相對較多年輕人“逃離”北上廣深是這個規律的重要微觀基礎和表現,既符合客觀規律也符合國家戰略,因而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潮流,應該給予積極肯定。“躺平”的說法反映了少數真實但不符合絕對多數事實,是消極的。我希望官產學民媒各界不要用“躺平”來刻畫相對較多年輕人“逃離”北上廣深的選擇。

02

在多中心化發展中個人依自身情況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

2021年,武漢、成都、杭州等所謂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長比較迅猛。我們可以預見,將來這些城市市場競爭會和北上廣深一樣激烈。競爭激烈是活力的體現,是優勢的源泉。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多像北上廣深充滿競爭、富有活力、具有優勢。只有更多的城市像北上廣深那樣富有競爭、活力和優勢,中國纔會全面崛起成爲現代化強國。當然, 人是不同的,能力大小、喜好、幸福感受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不同的人對於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選擇,同一時間你可能從別的城市進北上廣深、他可能出北上廣深而去成都、杭州等別的城市,一個城市總是人有進有出,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人的地方選擇,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要求不同城市的發展,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像北上廣深一個樣。然而,從是否具有全國中心性、國際性看,全國像北上廣深的城市不會只有北上廣深,最終大約會有十幾個,成都、重慶、武漢、長沙、濟南、青島、鄭州、西安、瀋陽、大連等是最有希望的候選城市。

在城市化和區域發展全國整體層面加速多中心化的進程中,北上廣深人口集聚乏力甚至在調整中一時負增長,是必然的。因此,我們看到了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較2020年減少0.4萬人。過去,北京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進的多得很、出的少得很,導致人滿爲患、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房價奇高,最終達到進一步集聚成本大於收益,“城市病”凸現。於是,2014年合乎規律開始疏解北京中心城區人口。十四五時期,爲了防治城市病,我們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普遍着手適度疏解人口了。

從目的地看,超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適度疏解有兩類。一是都市圈內。基本的都市圈是指作爲核心的城區與周邊地區組成的日常生活意義一體化地域,在這個範圍內,相當比例的居民可以職住分離、自由優化選擇工作地、居住地、孩子上學地、購物娛樂地方的區位組合,如住在郊區、工作在市中心。因此,都市圈化日趨顯著。 二是政府根據人口遷移,儘可能地讓老百姓更幸福,儘可能減少他們的通勤成本,減少住宅成本,提高收入,創造相應的條件,包括引導產業和人口一塊兒遷移,這樣就能少走通勤路,生活會更幸福;二是都市圈外別的城市。例如,從北京遷移到成都、武漢等,這是你就不在北京這個都市圈子了,不再與北京人分享同一個住房市場,同一個地方勞動力市場了。究竟是圈內遷移還是圈外遷移,個人之間因自身情況和麪臨的環境不同會有不盡相同的選擇,多數情況下取決於遷移者個人對這兩種選擇帶預期獲得的幸福感認知和比較。

03

落戶制度未來可能呈三個階段變化

2022年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有人問,我們是不是離戶籍制度取消又近了一步?我覺得這主要是戶籍制度的內涵變了,戶籍還是要登記的。對於戶籍制度的變化,我個人覺得從現在到未來可能主要是三個步驟:

一是除了個別超大城市以外,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這個今年宣佈了,接下來關鍵在監督實施。

二是除個別超大城市外全面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過去,我們採用指標管理,在這種制度下,即使你達到了准入條件,沒有指標名額也落不了戶。今年,國家已明確提出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這可能預示着不久將來除個別超大特大外將全面取消落戶名額限制,從指標管理轉入准入管理,只有你滿足准入制就能落戶。同時,准入標準亦在降低。從上述發改委發的文件來看,這個動向是明顯的。這種轉變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感受到她的好處。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天之間就能實現的,但我個人認爲在“十四五”中後期基本就能夠實現。

三是個別超大城市取消落戶限制。隨着城鄉區域差距縮小,地區生活水平趨於平衡,我相信這個10年左右一定會實現的。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