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奮楫爭先立潮頭 “二次創業”譜新篇

75年時光荏苒,75年滄海桑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廣州守正創新、奮楫爭先,以敢爲人先的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屹立潮頭,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偉大跨越,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上,廣州弘揚“殺出一條血路”的膽識氣魄,燃起“二次創業、勇立潮頭”的奮鬥激情,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奮力開創廣州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經濟總量連上臺階

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是國民經濟覈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廣州不斷加快發展步伐,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經濟實力實現跨越式提升。

時間的指針撥回75年前。彼時,中國共產黨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爛攤子。作爲祖國的“南大門”,廣州同樣百廢待興、百業待舉。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州經濟基礎薄弱,1949年GDP總量僅爲2.98億元,1978年提高到43.09億元。1985年GDP總量衝上百億元,1995年超千億元,2010年突破1萬億元,2018年攀上2萬億元臺階,2023年突破3萬億元,達30356億元……1978年後,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作爲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廣州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成爲全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廣州GDP總量從億元提升到千億元歷時46年,從千億元到萬億元用了15年,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用了8年,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僅用了5年。

在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的同時,75年來,廣州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步增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連年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

1952年,廣州城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00元以下,1978年分別提高到442元、440元。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居民收入渠道不斷拓寬,收入來源趨向多元化,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80501元,廣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38607元,均是1978年的百倍以上。

城市能級進階躍升

“州”立江上,“廣”通四海。作爲中國2000多年來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千年商都”廣州一直廣交世界、互利天下。

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完善現代化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重點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樞紐等建設,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城市能級不斷進階躍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白雲機場佔地面積不足120萬平方米。1978年,機場旅客吞吐量不足70萬人次。改革開放後,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白雲機場的發展駛入快車道:2015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5500萬人次,居全國第3位、全球第16位;2018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近7000萬人次,居全國第3位、全球第13位;2023年,實現國內單體機場旅客吞吐量“四連冠”。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州港口建設較爲落後。1952年廣州港吞吐量僅爲311萬噸,1978年廣州港吞吐量增長至1686萬噸。改革開放給港口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此後,廣州港實現加速發展。2015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超5億噸,位列全球第六;201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6億噸,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五;202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75億噸,穩居全球第五。

貨如輪轉,客似雲來。如今,在廣州北部,一個世界級機場正在騰飛;在廣州南部,一個世界級大港正在崛起。二者相輔相成,成爲廣州廣交世界、互利天下的重要通道。

2023年,廣州南站旅客年發送量約9100萬人次,居全國第一;廣州白雲站建成投用,拉開“高鐵進城”的序幕;地鐵通車裡程達653公里,居全國第三……近年來,廣州不斷推進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向空圖強、向海擴能、向陸聚勢,2023年貨運量超9億噸、客運量突破3億人次,門戶樞紐功能明顯增強,吸引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裡集聚擴散。廣州城市影響力、輻射力和顯示度也隨之進一步提升。

依靠創新引領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廣州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速轉換新舊動能,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爲高質量發展“增量”。

從科創投入來看,近年來,廣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以下簡稱R&D經費)投入總量與強度不斷提升。2000年,廣州R&D經費不足30億元,2007年達100億元,2017年超500億元,2022年近千億元(988.36億元)。2022年廣州R&D經費投入強度爲3.43%,同比提升0.31個百分點,創下近15年來的最大增幅,比2000年提升2.27個百分點。

從基礎研究來看,近年來,廣州問九天之無盡、探五洋之源泉、窮宇宙之毫釐,瞄準基礎前沿領域,耐心護航“創新長跑”,積極構建了“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成爲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國家級重大平臺的城市。

從產業創新來看,近年來,廣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不斷髮展新質生產力。2023年,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0.7%,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22家、增量全國城市第一。

從人才來看,近年來,廣州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平臺引才引智作用,面向天下英才聚而用之,努力培育和引進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2023年,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後科研工作平臺86家、國家級領軍人才48名,廣州地區新增“兩院”院士6名。新發放人才綠卡1738張,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數躋身全國前三。

依靠創新,不斷髮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動能,不斷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成爲廣州的堅定抉擇。

繼續出發續寫輝煌

守業沒有出路,創業纔是正途。

如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上,廣州着眼服務全國全省大局,提出“二次創業”再出發,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州,這個改革開放的“弄潮兒”,矢志以新的出發續寫新的輝煌。

細化形成“1312”思路舉措,明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的施工圖和任務書;開展營商環境6.0改革,全力打造企業綜合成本最低、產業生態最優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動工建設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園,積極擁抱新的“科學的春天”……大道至簡,實幹爲要。在新目標的指引下,廣州全市上下提振“二次創業、勇立潮頭”的精氣神,以“歸零”“重啓”心態拼發展實績,綱舉目張、蹄疾步穩,努力激發新活力、開創新局面。

就在近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首批批覆,使廣州具有了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強的城市功能、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重大利好。《規劃》明確了廣州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還明確廣州各階段的目標願景:到2035年,建設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城市,率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發揮更廣泛、更全面的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在上週舉行的中共廣州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研究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會議強調,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的魄力、勇氣和力度把改革事業不斷引向深入。要聚焦重點、把握關鍵,全力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地落實。

大道無垠,前路可期。當前的廣州有雄厚的發展基礎,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大戰略引領,有《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城市大謀劃佈局,有國內外市場大空間支撐,更有一系列投資大項目帶動。

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廣州將圍繞更好發揮窗口作用、先行示範作用、排頭兵作用、挑大樑作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以“二次創業”的奮進姿態,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新篇章。

一線見聞

廣州向“空”圖強天空之城照進現實

2024年9月13日,城市CBD低空飛行示範活動在廣州舉行,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首次完成由天德廣場到海心沙的航線飛行。這是小鵬匯天繼今年3月的廣州CBD飛行以來,再一次拓展市區低空飛行的應用場景。這一飛行線路,也是廣州即將開通的首條市區低空飛行航線。

這一活動的舉行,是廣州“二次創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生動註腳。

老城不老,其命維新。當前,廣州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如何開闢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向“新”而行,向“空”圖強,奮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天空之城、智駕之城,成爲廣州搶佔未來產業新賽道的選擇之一。

規劃建設樞紐型起降場、垂直起降點等,支持開設載人無人駕駛航線和貨運航線,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積極開設低空相關專業……2024年7月5日,在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上,廣州重磅發佈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20條具體措施,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當天還發布了12個廣州市低空經濟及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具體包括: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務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無人出租車、無人公交車、無人環衛清掃、無人重卡編隊、無人輕卡貨運、無人船等。此外,在會上,廣州產投集團旗下產投資本與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共同發起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廣州市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根據廣州市低空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方案,到2027年,廣州將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設施:“1”爲增城的跑道型通用機場;“5”爲珠江新城、廣州南站等5個樞紐型垂直起降場;“100”即全市11個區100個常態化的起降點。廣州的航路網將沿着河流、生態廊道、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幹道佈設,將形成包括1000公里主航路、2000公里次航路的主次支三級航路,打造網格、立體、數字化的航路體系。

“發展低空經濟幾乎等於開闢一個新賽道,擁有無窮的想象空間。”億航智能創始人、董事長鬍華智表示,億航智能將率先在市區兩級掛牌成立廣州市低空飛行運營指揮中心、廣州市黃埔區低空飛行運營指揮中心,解決多機種、多場景、多應用的安全融合管理,以此推進低空經濟商業運營體系構建和規模化商業應用場景的樣板建設,助力廣州成爲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

經過多年探索積累,廣州厚積薄發,正多賽道搶跑“起飛”,全面發力推進低空經濟駛入快車道。

前行案例

從千年商都到世界一線城市廣州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廣交會萬商雲集、人潮涌動,全球招商“火力全開”、引資招智,外國政要接踵而至、紛至沓來……

廣州是我國2000多年來唯一沒有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譽。近年來,廣州敞開胸懷,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深化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建設,用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國際競合,國際影響力、吸引力顯著增強,實現從千年商都到世界一線城市的飛躍。

一方面,廣州積極“走出去”,通過頂層設計精心謀劃,多措並舉大力宣介,持續擦亮“花城”“千年商都”“美食之都”等城市招牌。廣州還主動策劃重大活動,在海外舉辦多場廣州故事會及推介活動,宣傳推介新時代廣州新機遇,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州故事。

另一方面,廣州積極“請進來”,構建新型國際交流平臺,敞開大門歡迎世界,共商共話國際議題。《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航線大會、世界港口大會、海絲博覽會、從都國際論壇、“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亞洲青年領袖論壇……近年來,廣州“搭臺唱戲”,一場場重大國際論壇會議輪番上演,廣州成爲世界觀察中國、走進中國的重要窗口。

隨着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的加快建設,廣州對外交流的程度及頻率明顯增強,廣州的國際“朋友圈”也隨之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廣州外國駐穗總領館增至68家,國際友城增至105對,廣州跨境電商進口規模連續9年保持全國首位。

與之相對應的是,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國際影響力、吸引力顯著增強。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佈的世界城市名冊顯示,2016年、2018年、2020年,廣州分列榜單第40位、第27位、第34位。

在新時代,廣州正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牽引帶動現代化建設,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綻放於世界城市之林。

數說

●1949年,廣州GDP總量爲2.98億元。2023年,廣州GDP總量突破3萬億元,達30356億元。●1949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爲1.77億元。2023年,達到11012.62億元,全市網絡經營主體達90萬戶,網絡零售活躍商鋪數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廣州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多年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2023年,廣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0.4%。●1949年年末,廣州人口總量不足250萬人。2023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82.70萬人,比1949年末增長6.61倍。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45.06%提升至2023年的86.76%。●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越來越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27:1持續縮小爲2023年的2.09:1。

文| 羅仕圖| 蔡嘉鴻 樑喻 天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