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健兒閃耀巴黎】馮紫琪:踏上奧運賽場,我像一名“戰士”

北京時間8月8日凌晨,廣東運動員馮紫琪在巴黎奧運會女子摔跤50公斤級銅牌戰中以6比4擊敗蒙古國選手奧托尼亞爾加爾,實現廣東摔跤奧運新突破,當時她眼角受傷流淌的那一抹鮮血成爲令無數網友動容的經典瞬間。儘管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但回憶起本屆奧運會的征程,這名廣東姑娘仍然感覺無比激動:“巴黎奧運會的摔跤項目在戰神廣場舉行,當我站在戰神廣場比賽場的一瞬間,我真的感覺自己像是一名‘戰士’。”

從小與摔跤結緣,她將傷疤當作勳章

1999年出生的馮紫琪祖籍清遠英德,從小在廣州長大。在她小學期間的寒暑假時,父母都會將她送到體育館玩耍打發時間,“一開始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摔跤,只是看到這個項目覺得很有意思,就開始參與,後來興趣越來越大。”到了9歲時,馮紫琪在廣州體育館業餘體校訓練時被摔跤教練葉鳳彩發掘並重點培養,此後入選越秀區體校摔跤隊,再被輸送進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馮紫琪進入廣東省摔跤隊受訓,2019年正式被省隊吸收,師從五奪世界冠軍的廣東摔跤名將鍾秀娥。

但馮紫琪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顯示出絕對天賦,也並沒有她在奧運賽場上的堅韌。鍾秀娥透露,剛進隊的馮紫琪“小小一隻”,而且性格靦腆內向不愛說話,“她的基礎素質並不是隊內最拔尖的,但她的協調性和靈敏度還是吸引了我。”馮紫琪自己也說,那時的自己很愛“哭鼻子”,“有時候比賽輸了,或者一直學不會教練教的東西,我就會哭,我會想爲什麼總是自己學不會,爲什麼總是自己被摔倒?這種性格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次比賽失利後,我大哭了一場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向什麼目標去努力,再往後就很少哭了。”

馮紫琪年少時的淚水並不是因爲怕疼而流,事實上,馮紫琪把傷疤和疼痛當作是自己的勳章。在馮紫琪的嘴角、耳朵上有着不少傷疤,“這些傷疤對於練習摔跤的人來說是一個特徵,我們在對抗中需要經常和對手摟抱一起,臉部頭部會和對方的軀體有很多摩擦,受傷是常有的事。比如說耳朵,摩擦多了耳朵自然就會充血,這需要兩三天的時間等它自然消退,但我們不能等,都是一邊練一邊消,慢慢耳朵就會變得很厚很硬。”馮紫琪說,傷疤雖然會影響美觀,但平時自己不會注重這些,“這是我的榮譽。”

在巴黎奧運會的銅牌戰中,馮紫琪在與蒙古國選手的激烈爭奪中,眼角不慎被對手抓破,血流滿面,但她絲毫不顧眼角滲出的血跡,最終擊敗對手。拿到銅牌後,馮紫琪披着國旗在臺上跑,這一幕被攝影師定格,成爲很多觀衆心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有網友表示,馮紫琪的眼角和國旗一樣流淌着“中國紅”。“其實我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覺,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技戰術的發揮上。”馮紫琪說。

廣東摔跤隊40餘年接力奮鬥的結晶

廣東摔跤隊成立於1983年,廣東女子摔跤隊組建於1988年,馮紫琪在巴黎奧運會奪得的銅牌不僅是廣東摔跤隊40餘年來在奧運賽場上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廣東摔跤隊數代教練員、運動員接力奮鬥的結晶。

馮紫琪的教練鍾秀娥曾是廣東女子摔跤的第一代運動員,曾五次奪得世界冠軍。受奧運會和全運會項目變化的影響,廣東女子摔跤隊曾於1992年解散。鍾秀娥在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後,於1998年重建廣東女子摔跤隊。

馮紫琪的銅牌同樣也代表着廣東摔跤隊精神的傳承。鍾秀娥在15歲參加國內首次舉辦的女子摔跤比賽時,在決賽中曾經被對手掰斷了手指,她說自己當時也是感覺不到痛。“馮紫琪能夠站在奧運會賽場,承擔着別人想象不到的壓力,她是以3號種子進入國家隊,想要站上奧運會賽場,就必須面對並克服戰勝前兩名的壓力。

而在日常訓練中,馮紫琪也要面對傷病、控制體重、生理期的痛苦,但馮紫琪從來沒有因爲生理期請過一天假,每天都準時出現在訓練場。”而在鍾秀娥看來,馮紫琪最大的技術特點就是敢打敢拼,“奧運會的全部比賽中,她都是前30秒內就率先進攻,她的風格就是‘以我爲主’掌控比賽節奏,打出了廣東體育軍團‘敢於拼、善於戰、勇於勝’的精神。”

實際上,馮紫琪在這次奧運會賽場上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在1/4決賽落敗後,馮紫琪承受了巨大心理壓力,最終馮紫琪頂住壓力打贏復活賽,並最終在銅牌戰中成功奪得銅牌。回顧自己的首次奧運之旅,馮紫琪坦言奧運會的賽場競爭非常激烈,每個運動員的實力都大致相當,“但通過這次奧運會的比賽,我成功克服困難,在心理素質上有了很大提升,對於在這屆比賽中暴露出的技術上、心理上的薄弱環節,我會想盡辦法去提升,力爭在十五運中在家鄉父老面前拿出更好表現。”

本屆奧運會,最讓馮紫琪難忘的瞬間是打贏銅牌戰後,自己身披國旗向觀衆致意的一幕,但馮紫琪在興奮之餘也有遺憾:“按照規則,只有冠軍才能繞場一週向全世界展示國旗,亞軍和季軍是站在原地展示,我當時在自豪之餘,也在想要是自己是冠軍就好了,這樣我也能身披國旗繞場跑一圈。”

文 記者 呂航 陳旭澤

圖 記者 陳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