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稱AI 社會更宜居?

李家同老師七月十日科文講座〈不能只注意高科技〉一文,擲地有聲,點出政府帶頭大捧新科技,人民卻面對停電、土石流等基本生活問題。

當各級學校把AI當招生法寶,教育部也大談培育未來人才,卻到處有餐館縮減時段、關閉用餐區、改成無人點餐。家裡馬桶漏水、天花板電燈壞掉,也請不來水電工。發現超商與火車站服務檯因缺人手而拉下鐵門,只能自認倒楣;去搭久久才一班的公車,站牌竟貼告示說缺工不夠排班所以取消幾個班次,真的傻眼。言必稱AI的社會真更適合居住?

新買了筆記型電腦,宣稱搭載AI,但這部電腦除了常自動更新導致網課停擺的老問題,彷彿公開宣告它是主子而顧客是奴,更進階成爲控制狂大幅限縮使用功能,連文字檔字型大小都必須每次手動調整,也限制安裝慣用的軟體,只能使用製造商自家產品,更會跨平臺蒐集登入資料猛烈推送廣告。而且這筆電運算頗慢,開程式碼較多的新聞網頁都卡頓,查詢規格後發現其硬體只勉強相容有AI的瀏覽器和最新作業系統,於是犧牲了實用的傳統功能。

我腦裡已浮現教育現場未來狀況,一些學生只會向着電腦問AI,所以電腦商數鈔票笑呵呵,也所以「全球財富報告」將一再顯示,世界半數財富掌握在占人口一%的少數高科技族羣手中。那樣的世界是什麼光景?

孫維民在聯合報副刊寫過短小說〈人工助理〉,描述主角在外頭連日霪雨荒涼時獨坐室內,與新買的機器人過生活。機器人會幫他泡化學合成烏龍茶,而且很快就學到和主角聊天的最佳語氣,他們聊伊甸園,又聊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那是講科技令人類文化倒退的反烏托邦小說。有一個活人打來電話,大概要推銷產品,人工助理掛了電話,推銷起自己建議的產品。

如此人工智慧生活,像微波冷凍食品,吃一半會懷念起手撕新鮮萵苣葉,把鹽加到醋裡融化來做生菜沙拉。可是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我問AI:「既然人工智慧改變世界,那麼,人存在於世界的價值爲何?」它說:「人生到世界,不僅活着,也有學習和成長。」用人心稍琢磨一下,這四平八穩的回答,是否藏着深刻嘲諷呢?人類目前仍是最聰明的物種,聰明到可奴役世界萬物,但說起學習和成長,AI顯然比九成九的人更勤奮也更有潛力。從十多年前機器人打贏世界級圍棋大師,就該預知AI可能會在各領域取代乃至於主宰低級人類。畢竟,人類到處蓋大樓炒作房地產,自認推動社會進步時,也不會問被剷平的土地上其他智能低等的生物如何存活。那麼,當今天執政者喊各種自以爲的進步,有沒有認真想過廿年、五十年後的人類想過什麼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