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降高息存款規模 多家銀行調整智能通知存款產品

存款利率歷經多輪下調、部分銀行暫停長期限大額存單銷售、智能通知存款頻頻下架,銀行在優化存款結構、保衛息差的路上越走越遠。

繼招商銀行傳出暫停三年期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產品發行之後,民生銀行也在近期下架了半年期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銷售。另外一項高息存款產品——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也在監管要求和控制成本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密集下架,交通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福建海峽銀行、青島農商行、大連農商銀行等諸多銀行發佈了相關公告。

分析人士曾指出,銀行下架智能存款一方面是爲了達到合規目的,另一方面是爲了降低資金成本。而在當下銀行業淨息差承壓的大背景下,壓降高息存款產品規模愈發成爲業內的普遍選擇。

高息存款產品頻頻調整 智能通知存款密集下架

下架或調整智能通知存款業務的銀行範圍在不斷擴大,多家銀行於近期發佈了相關公告。

5月10日,交通銀行在官網發佈了關於終止雙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業務的公告。公告顯示,交通銀行將於2024年5月15日終止雙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業務。協議終止後,該行將不再爲客戶提供開立雙利存款子賬戶、轉存資金存入等服務。

同日,興業銀行也發佈公告稱,爲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該行個人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將於2024年5月15日起自動終止。已辦理個人智能通知存款業務的客戶,該行將於最近一個結息日爲其辦理結息並自動解約,屆時產品的本金及利息將自動轉入活期賬戶。

廈門銀行“智慧存”單位智能通知存款將於2024年5月14日正式下架,存量業務自動終止,存續中的資金將返還至客戶簽約活期賬戶。同時,廈門銀行將於5月15日停止個人通知存款自動轉存產品。此外,廈門銀行將調整部分存量個人7天通知存款利率。

公開資料顯示,智能通知存款是區別於傳統通知存款的創新存款,不需要指定“一天”或“七天”通知存款的類型,系統會智能選擇計息,可以自動轉存、結息,並隨時支取,兼具流動性與收益性。

早在2023年5月,相關監管機構要求銀行調整協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同時要求銀行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彼時已有多家銀行下線智能通知存款產品。

整改期限將近或是銀行調整相關業務的原因之一,青島即墨惠民村鎮銀行此前在公告中表示,爲貫徹落實人民銀行深化利率市場改革各項舉措,對存量的通知存款和利生利存款按照原利率執行過渡期爲一年的政策將於2024年5月15日起自動終止。

除此之外,近段時間來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等多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福建海峽銀行、青島農商行、大連農商銀行等也對相關業務做了相關調整。

分析人士曾指出,過去幾年銀行智能存款產品陸續下架,現存的此類產品已經很少見。智能存款一般具有靈活性高、利率高的特點,部分產品期限較爲靈活但按照定期計息,推升了銀行的攬儲成本,不符合監管規定,銀行下架智能存款一方面是爲了達到合規目的,另一方面是爲了降低資金成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部分銀行下架智能存款、調整大額存單等,對於舒緩銀行負債成本有益,尤其是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等產品負債佔比高的銀行影響相對大一些。但大額存單等存款類產品佔整體商業銀行負債比重相對低,對整體銀行負債成本有限。更重要的是,銀行下架或調整相關產品,有助於維護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減少高吸攬儲影響等。

淨息差整體承壓 後續影響有望改善

在銀行公佈的2023年年報中,可以明顯看出定期存款的增長趨勢與息差收緊的走勢,淨息差表現也成爲影響商業銀行淨利潤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銀行淨息差收窄的壓力下,下調存款利率、加速壓降高息存款、進一步優化負債結構等成爲銀行控制負債成本的關鍵手段。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在負債端,2023年末上市銀行活期存款佔比39.30%,較2022年-4.07pct,各銀行板塊的活期存款佔比均下滑到歷史低點,存款結構持續向定期傾斜。

“2023年,上市銀行淨息差1.69%,較2023年上半年下降0.08pct。2024Q1受貸款利率重定價的影響,上市銀行淨息差繼續下滑至1.55%”上述研報中統計的數字顯示。

數據顯示,2023年末,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一家銀行息差正增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末,銀行淨息差下滑1.69%,跌破1.7%關口。

周茂華認爲,從目前存款市場仍存在一定結構失衡,定期存款佔比繼續偏離常年水平;銀行淨息差壓力大;市場利率處於相對低位等,銀行仍有空間、有動力進一步合理調降存款利率,爲金融讓利實體經濟拓展空間。

不過周茂華同時也表示,從上市銀行公佈的財報看,一季度銀行業淨息差繼續承壓,但降幅開始趨緩,一方面,國內銀行業繼續讓利實體經濟,定期存款佔比繼續偏高,一季度金融資產波動較大;但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穩步復甦,積極宏觀政策引導市場利率中樞下移,銀行積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

多家機構也共同指出,後續銀行業淨息差仍承壓,但衝擊力度有望放緩。

東莞證券指出,得益於2023年多次下調存款利率與各銀行優化負債結構,2023年16家銀行負債端成本較2023H1改善,一定程度對衝資產端的壓力。由於今年2月5年期LPR再次下調25個基點,後續行業淨息差或將繼續承壓,但隨着存量貸款逐步消化重定價壓力,以及前期低基效應,淨息差下滑對業績的衝擊有望逐漸減弱。

國信證券研報認爲,展望全年,我們認爲受2月份LPR下調影響,銀行淨息差後續仍將走低,但隨着同比基數降低,淨息差對營收增長的不利影響或減輕。但因不同銀行貸款期限不同,受2月5年期LPR下降影響不一,其淨息差表現將出現較大分化。

“從趨勢看,淨息差仍面臨一定壓力,但有望逐步企穩改善”周茂華也表示:“一方面,消費和內需修復、存款結構恢復常態需要一定時間;國內繼續引導金融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但另一方面,實體經濟恢復前景明朗,宏觀政策偏積極,金融市場情緒持續回暖,銀行積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有助於淨息差改善。”

文/王欣宇

翻譯

搜索

複製

(編輯:王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