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油價波動,不外供需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回溫,國際油價逐漸上行。圖/路透

原油價格受供需影響很大,今年以來經濟回溫,油價逐漸上行。6月後,Delta變異病毒的衝擊導致需求大幅減弱,回檔近20%。但隨後供給面在颶風艾達和墨西哥灣的熱帶風暴尼古拉斯的影響下,美國原油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油價續升。9月28日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漲破80美元(每桶,下同),西德州原油來到76.50美元,攀抵三年高點。未來走勢如何?

從歷史資料來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夕,西德州原油一度飆升到147.24美元,下一個高峰是2011年的114.83美元,接着是2018年的高峰76.9美元,與最近的價格相差不多。

然而,這些油價高點在遭受利空衝擊後的回檔,卻低到令人難以置信。在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西德州原油最低跌到33.2美元,下一個谷底是2016年初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啓動價格戰打壓正在崛起的美國頁岩油,油價跌到26.06美元,接着是去年新冠疫情後的全面崩盤,油價跌到6.5美元,期貨市場甚至出現史上絕無僅有的負37.63美元。

去年的疫情影響,鎖國、封城、禁足,國際航班紛紛停飛,很多民衆也居家上班,全球各地旅遊觀光行業全面喊停,實質用油需求大減,殃及金融市場期貨的崩跌。隨後OPEC及一些其他產油國協議減產970萬桶/日原油,約爲產量的10%,將油價穩住在50美元左右。今年隨着疫苗的大量施打和各地經濟的解封,油價今年迄今已約大漲50%,而產油國爲了本身利益,於是陸續增加產量,除可增加自身的原油收入外,也希望合理的油價可減緩再生能源的替代速度。

從最近的經濟復甦帶動需求來看,美國從第二季起住房及二手車價格大幅上升,油價上升也就不足爲奇,甚至原油庫存也逐步回落。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資料也顯示,9月下旬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降至近三年最低,至4.14億桶。印度原油進口在8月達到了最近的高峰,價格也從7月創下的近一年低點反彈,該國國有煉油廠看到需求增加,正在囤積大量原油。

極端的是英國,由於脫歐後大批卡車司機因爲薪資波動、邊境檢查繁複等問題,選擇回到自己國家或去其他歐洲國家工作,英國卡車司機現在嚴重不足,而面臨沒有人從港口、邊境關卡載運燃油到各地加油站的窘境。近日更引發英國消費者恐慌性購買和蜂擁加油,全英各加油站都人滿爲患,燃油短缺擔憂進一步加劇。

其次是發電需求。年初以來,氣候變遷,替代能源不足,例如歐洲大陸的高壓氣候條件對風能發電產生限制,南歐的水力發電則受到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影響,亞洲和歐洲對天然氣的爭奪令市場價格屢創新高,今年以來天然氣批發價格上漲250%,自8月起算則飆升70%,升至七年新高。歐美國家電價普遍同比大漲超100%。在煤炭供應受限的情況下,相對庫存充裕的原油成爲了優選方案。而且由於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目前的歐洲能源危機很可能在寒冷的冬季造成每天90萬桶的額外石油需求,高盛據此預測可能導致原油價格飆升至90美元。

然而,80、90美元的高油價,能持續多久?今年以來,美國頁岩油商生產恢復緩慢,造成美國原油供給增加緩慢,但背後有很大的潛在產能。另外耗能產業逐漸式微,即便是新興開發中國家,近來節能減碳的壓力,包括中國在內,也開始採取相對措施,減少能源消耗。而汽車科技的進步,汽車結構的材質愈來愈輕,不但節省油耗卻也更爲堅固。油電混合車、氫燃料電池電動車的開發,也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

更重要的,氣候議題已經是全球的最大公約數,淨零排放成爲全人類共同責任。在以國際貿易的關稅爲制裁新規下,世界各國陸續慎重宣佈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年份,以及所要採取的步驟與政策。未來不要說原油,任何石化原料恐怕都不能再使用,油價就不再是重要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