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河生態美 綠色發展氣象新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西藏山水,讓人心馳神往;雪域大地,令人如癡如醉。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日喀則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阿里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亮點紛呈。

珠峰地區生態好

日喀則,珠穆朗瑪峰雄峙高原瞰天下。在過去,珠峰這種“非常之觀”,是“險以遠,則至者少”。然而今時,珠峰遊越來越火,八方客越來越多。

“2024年初至8月底,珠峰景區共接待遊客40萬人,同比增長20%,收入8213萬元。”定日縣文旅局局長肖文海告訴記者。

遊客越來越多,當地文旅收入持續攀升;與此同時,珠峰地區生態治理能力也穩步提升,諸多生態保護的好舉措相繼落地實施。

尾氣治理有真招。珠峰核心區使用純電動環保車運送遊客。記者看到,84輛綠色環保車,往來於定日縣扎西宗鄉與珠峰大本營。此舉大大減少了機動車尾氣排放量,還有效帶動了當地羣衆增收致富。

肖文海說:“自2019年純電動環保車運營以來,到2024年上半年,珠峰景區環保車共計運送遊客98.36萬餘人,約減少進入核心區車輛24.59萬餘輛,有力地減少了核心區二氧化碳排放量。”

垃圾處理有實招。珠峰大本營沿線配置了垃圾轉運處置車、安排了專職環衛人員,大本營還設置了生態環保廁所、建設了珠峰小鎮污水處理廠……

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定日縣分局局長普布扎西介紹,珠峰地區的垃圾,按照《珠穆朗瑪峰登山垃圾管理暫行辦法》,由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收集、轉運至定日縣白壩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處置。

環境監測有好招。2018年以來,定日縣每年對珠峰大本營進行環境質量監督性監測。“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6項監測指標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普布扎西表示,“扎嘎河上游、珠峰大本營附近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除溶解氧、總氮達Ⅱ類標準以外,其他指標均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Ⅰ類標準。”

昔日荒灘成綠洲

地處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日喀則市南木林生態示範區,各類苗木生長茂盛,渠中清水緩緩流淌。

身穿紅色馬甲、手持修剪工具的護林員尼瑪歐珠正穿梭在林木之中,時而觀察樹木長勢,時而修剪多餘枝條。“我在家門口當護林員,既能拿到工資,又能兼顧家中農活。”生態管護員尼瑪歐珠說。

當地,像尼瑪歐珠這樣的生態管護員共有60名。他們有着共同的想法——把荒灘變成綠洲,讓家鄉變得更好。

過去這裡是另一番面貌:各類樹木幾乎不見、戈壁沙灘面積廣大、自然生態環境惡劣,可謂是“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

如何讓生態環境好起來?當地幹部羣衆和援藏幹部一直在苦苦探索。

“漸漸地,‘三大一深’(即大苗、大坑、大水、深埋)的栽植方式在當地逐步推行開來,且樹木成活率頗佳。”南木林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技術員旦增表示。

2014年3月,西藏“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與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造林綠化工程在南木林縣艾瑪鄉(原艾瑪崗鄉)剷下了“第一鍬”,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建設起步。

“截至2024年,示範區已植樹造林3.6萬餘畝,栽植新疆楊、榆樹、沙棘等各類苗木288萬餘株,保存率達到92%,基本形成了林成片、田成方、路成網、渠成系的生態建設大格局。”南木林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黨組書記蘇建說。

生態產業發展興

行走在阿里地區,記者看到,成羣藏野驢在遠處靜靜地吃着草兒,雄鷹振翅翱翔在孔雀河谷之中,藏羚羊時而出現在道路兩旁……

“我們開展了31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地巡護、原生植被保護及溼地保護力度,救護藏羚羊等各類珍稀野生動物,加大了對遊客隨意碾壓草原違法行爲的執法力度。”阿里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達瓦桑姆說。

一系列舉措落地實施,當地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越來越多。“阿里地區藏羚羊由2008年的3.7萬餘隻增加到目前的13.98萬餘隻,野犛牛由6700餘頭增加到2.5萬餘頭,藏野驢由3.6萬餘頭增加到6.49萬餘頭。”達瓦桑姆說。

在阿里地區札達縣那嘎農場種植區,成片的沙棘地,分外壯觀。

“那嘎農場種植區種植沙棘80520株,成活率達90%左右。”札達縣政府副縣長洛桑羣培告訴記者,除人工培育種植外,札達縣還有野生沙棘林80000餘畝。

“沙棘種植與野生沙棘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我縣農牧民增收致富,保護和改善了本地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沙化土地也得到了有效恢復。”洛桑羣培說。

阿里的草場面積廣大,生態價值轉化前景廣闊。“2023年,阿里地區草原碳匯首單交易簽約,交易碳匯量5萬噸,每噸價格26元,交易金額爲130萬元。”阿里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呂繼照介紹。

“我們將持續推進阿里地區草原碳匯項目落地實施,拓展碳匯項目開發渠道,規範開發流程,真正將‘綠水青山’轉爲‘金山銀山’,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呂繼照說。

(記者 石永程)

項目統籌:本報記者 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