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微粒可散播新冠病毒 中山跨國研究榮登國際期刊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發表跨國合作專文指出,氣膠傳播可能爲COVID-19無症狀患者傳染途徑。(國立中山大學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世界衛生組織定調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爲接觸與飛沫傳染,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與美國學者染病專家共同合作發現,新冠病毒更可透過「懸浮微粒」傳播,該論文也獲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刊登。

王家蓁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氣膠中心主任Kimberly A. Prather、傳染病學專家Robert T. Schooley攜手合作,發現導致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能以極細微的氣膠懸浮微粒或液滴形式空氣中傳播。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未配戴口罩或防護措施下,可能使氣膠傳播成爲主要感染途徑。

該篇論文受到全球各界廣泛重視,更獲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奧勒岡州立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等多位學者肯定且感謝致意,強調研究結果當地推廣宣導防疫有極大助益

王家蓁強調,人們平時講話唱歌、咳嗽、或單純呼吸,就會釋放大小在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含有病毒的微細氣膠經由患者呼氣釋放到環境中後,不僅可存活16小時以上,更可傳播到比WHO目前所建議的安全社交距離更遠的距離。一旦被吸入到人體內,可進入肺部深處導致感染。

該研究還指出,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病毒亦可能附著於空氣中的人爲污染氣膠傳播,加速散佈。

不過王家蓁表示,在國內疫情管控得宜、全民配合配戴口罩之下,SARS-CoV-2病毒透過氣膠方式傳播的可能性相當低。研究結果希望協助各國重新審視不合時宜的疾管措施,使疫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