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專欄-謝雪紅與二二八

1949年10月1日謝雪紅登上北京天安門城樓,在中共建政大典上,她站在毛澤東主席的後面,流露出景仰的神情。這是謝雪紅傳奇一生的高峰。對於一位出身貧困的童養媳而言,這不僅是階級翻身,而是對抗不平等世界的里程碑。

謝雪紅本名謝阿女,童年坎坷,曾被販賣爲妾,在糖廠當女工,後走向社會革命的道路。日據時代,偕同左翼人士創建臺灣共產黨,爲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1931年,臺灣共產黨遭鎮壓瓦解,主要成員被逮捕,同年民衆黨也被迫解散,反殖運動陷入低潮。1945年臺灣光復,由大陸返臺的李友邦將軍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分團主任,號召知識分子爲建設臺灣奮鬥,許多過去抗日人士抱着強烈的熱情參加了三青團,謝雪紅也是其中一位。

至於國共問題,中共中央由延安派遣臺籍幹部蔡孝幹、張志忠等人來臺成立「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吸收地下黨員,並連繫前臺共人士,儘管他們許多人在文化協會時期即已認識,但在重入組織之前,仍必須遵循地下黨嚴格的組織紀律。臺籍中共黨員周青受訪時表示,前臺共一定層級以上的幹部,必須重審歷史問題才能被批准入黨。

然而局勢變化迅速,國府施政敗壞,人心不滿,光復不到1年半,即爆發二二八事變,但蔡孝乾等幹部事先未能預料,事後亦未快速回應。儘管如此,臺籍共產黨員畢竟受過嚴密的組織訓練,即使指令不明確,仍自行展現動員的力量。左翼人士運用三青團的系統,號召民衆串連反抗行動,其中謝雪紅在中部地區組織羣衆,建立武裝力量。省工委武工部部長嘉義籍的張志忠,在嘉義組織「民主聯軍」,與國軍戰鬥。

簡言之,二二八事件中,較具規模的武裝抗爭無論是臺中的謝雪紅,或是嘉義的張志忠,都具有紅色背景,張志忠更是臺灣人參加解放軍的傳奇人物。事變後,謝雪紅潛往香港,連同一批左翼臺灣人成立了「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此時,也有一些仕紳階層的臺灣反對者提出「聯合國託管」主張,謝雪紅以反帝反殖的政治綱領,發表激烈的譴責聲明:「打倒陰謀託管的賣國賊!」、「擁護開羅會談公報、波茨坦宣言!」、「不做日本奴隸,也不做美國奴才!」、「中華民族解放萬歲!」,臺盟成了中共建政的民主黨派之一,也是臺灣人創建紅色中國的政治代表。

1950年初,中華民國政府已喪失大陸領土,危在旦夕,中共在福建集結了二野和三野一部約50萬兵力,準備渡海攻臺,中共華東局負責政治領導,臺盟中央遷到上海,訓練3000名臺灣幹部,做爲接管臺灣的政工人員。如果成功,毫無疑問地,童養媳出身的謝雪紅將成爲本省最高的統治者。

然而,韓戰爆發改變了歷史,兩岸隔絕,使得二二八之後勢力大漲的紅色臺灣人,遭到逐一的肅清,並構成了後來白色恐怖主要歷史意涵。至於謝雪紅,在大陸始終扮演臺灣人最高政治代表的角色。文革爆發,中共高級幹部紛紛挨鬥,謝雪紅亦在臺盟社區內遭到年輕一代臺灣人紅衛兵的批鬥,後死於病中。1980年代,謝雪紅獲得平反,骨灰置於北京八寶山烈士公墓,她的遺容彷彿仍然笑傲着二二八的年代。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圖文館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