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專欄》文化部的孤島政策

圖爲文化部長李遠。(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執政之後,文化部成了意識形態宣傳部,相當於以前國民黨文工會的角色。巧合的是,現在的文化部長李遠以前是國民黨文工會下「中影」的高幹,現在職掌民進黨文工會,彷彿「無縫接軌」,駕輕就熟。

儘管如此,從客觀成績看來,今天民進黨文工會遠遠不如當年國民黨文工會,根本原因在它肩負着形塑臺灣是「世界島」的史觀,一切都圍繞着「臺灣」,可以任意造假歷史,排斥這個主軸以外的任何世界事務,更不要說中國了。臺灣原本是承載中華文化菁華之地,古典文學中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乃至於豐富的大自然景觀等,都是世界文明資材,爲全人類所共享。

美國好萊塢拍攝《花木蘭》、《功夫熊貓》等一系列中國元素電影,日本、韓國更不用說了,漢唐文化早已經成爲他們本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倒過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輸出也是非常強大的,除了世界性的中式美食外,早年李小龍的功夫片的原創風格,依然影響到今天西方的動作片,甚至震撼西方電影界的李安的《臥龍藏龍》亦然。

至於在中國大陸技術能力大幅提升的今天,中華文化的養分信手拈來,配合現代科技立刻可以創造「黑神話悟空」遊戲,席捲全球。中華文化本身就是強大軟實力,只要科技展現能力跟上時代,立刻能夠發揮強大的魅力。事實上,蔣經國總統末期,臺灣的軟實力達到巔峰,背後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正是那個時期臺灣軟實力大幅領先大陸的根本原因。

問題是今天的文化部,頒發了大批的贊助方案,如果有人申請拍攝中國古典故事影音產品,從目前文化部獎助的項目內容來看,肯定是沒希望的。文化部的政策下,不管是文策院、公視、民進黨執政的文化局,都只看「臺灣元素」,而且範圍非常小,一些芝麻蒜皮的事情都算,比如被毀壞的日據時代的建築、哪一個日據時代日本學者做的什麼臺灣研究,連今天荷蘭人都不知道幾百年前跟原住民的一筆交易等等,很容易拿到獎助。

今天台灣的文化和出版界,就充斥着大量這些芝麻蒜皮的東西。文化部又砸大錢做了一堆補助方案,讓它們在國外亮相,以便「讓世界看見臺灣」。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過去20年那一部臺灣電影在世界大型影展獲得大獎了?哪一本臺灣文學作品風麾華文世界?那一首歌唱遍華人世界?沒有,一個都沒有。說實在的,那些在「大港開唱」罵髒話的歌手,領了民進黨政府鉅額補貼經費,得了一些所謂獎項,走出臺灣有任何影響力嗎?只會厚顏無恥地拿納稅人的錢。事實上,就世界性的傳唱深度和廣度,鄧麗君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就超過他們過去20年所有歌曲總和的100倍以上。現在連有臺灣女孩能夠參加韓國女團,都得意的不得了,可見有多卑微。

簡單地說,文化部的「臺灣世界島」推廣策略,結果是「臺灣世界孤島」。公視的《斯卡羅》造假歷史,原材料提供者之一的民俗學者劉還月批評民進黨利用這個事件宣揚臺灣的「國際關係」大錯特錯,並指出原作小說《傀儡花》是本充滿知識分子優越感且錯誤百出的臺獨小說。他的抗議民進黨視而不見,最近的《聽海涌》不僅造假歷史,進一步醜化中華民國殉國烈士,爲所欲爲,喪盡天良,但終於紙包不住火,遭致強烈的反擊。文化部的臺灣世界孤島政策最終是一條死衚衕,讓世界看到一個自我孤立的臺灣。這種歷史造假幻覺所製造出來的許多人,也不幸淪爲歷史的孤魂野鬼,一片虛幻,只會成天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