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親子口難開 其實…協助孩子自己負責纔是重點
文/胡綺祐(心理師)日前一則新聞報導,教師因教導小三生使用保險套而引發了許多的爭議與討論,更早之前,在推動多元性別,提倡性別平等的社會運動中,性教育的教材編制,更是讓許多人走上街頭,紛紛表達自己的訴求,究竟性議題,要如何進行討論,或如何向孩子開口說性呢?
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也是一種本能,是親密關係的表達,也是延續新生命的方式,但在民風淳樸的時期,性成了禁忌的話題,甚至冠上了負向的評價,更多時候女性在面對性議題上,受到傳統父權意識的影響,而總是壓抑與壓迫,有着性別不平等的差異對待,然而,隨着資訊發達,思想開放的時代來臨,無論在什麼樣的性別角色上,內心的衝擊,持續地發生着。
「怎麼可以有婚前性行爲呢?」、「失去了貞操,還有什麼價值?」、「太荒謬了,怎麼可以在校園販賣保險套!」相信這是不少家長心中的想法,也是親子關係的溝通中常出現的衝突議題,或許,這些想法並沒有所謂的對錯,僅是性的價值觀有所不同,但我們仍然可以去思考,價值觀背後的核心,是否隱藏着什麼樣的焦慮或擔心呢?釐清了以後,我們才知道如何和孩子討論性。
開放談性,並不等於鼓勵性許多家長總是會焦慮地問我:「我這樣跟他討論,他會不會更好奇,更想要去嘗試啊?還是都不要提好了…」其實,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世代,輕易地就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許多與性相關的訊息,然而孩子並不懂得如何進行過濾,當用限制、隱晦的態度,反而更讓孩子想一探究竟,暴露在不正確的性訊息中。若能以自然、平常的方式,向孩子說明,傳達正確的性知識,不僅能協助孩子更能認識自己,坦然接受面對性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性本無好壞,爲性負責纔是重點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因爲是需求,所以就無所謂的好壞對錯,但需求要如何被滿足及表達,便是我們所關心的,因此,性本身是中性的,然而,因爲性所帶來的後果,是否能承擔,往往都是讓家長極爲跳腳的原因,像是懷孕、染病等,所以這纔是最需要討論的部分。於是,我們可以先了解孩子對於性的想法,以及可能的期待,並共同去思考什麼情況下的性是安全的、什麼情況下的性是有風險的,以及因爲性所延伸的問題,目前的自己可以如何面對…等,透過這樣的歷程,也才能協助孩子明白爲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從性價值觀,解放受束縛的世代談到最後,我們也可回到自身對性價值觀的檢視,無論對於性的態度是什麼,都值得讓我們練習去覺察對性的感受及想法,以及這些觀點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可能來自於家庭教育、社會價值觀,或更大的文化脈絡,並再細緻的去思考,自身的自我概念、自我價值又如何地被影響,倘若可以更彈性、更開放地去看待性,是否也能釋放許久受束縛自己。最後要強調的是,「性自主」並非「性濫交」,性自主,也確實更能喚醒在性層面上的自我保護意識,杜絕在各種場合的騷擾與侵害。
其實,價值觀層面的議題,本來就是溝通上難以順暢的原因之一,倘若我們可以先保有尊重多元的觀點,自然也能更坦然的在親子關係的性討論上,看見真實的自己,並更能去了解孩子的思想。嚴格的禁止,過度的干涉,只會疏離了關係,也模糊了焦點,故覺察自己的狀態,聚焦於正確的性知識傳達、培養爲自己負責的能力,是我們與孩子談性的重要原則。
★ 胡綺祐,微煦心靈診所特約心理師。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更多資訊請上「藝起玩耍吧 - 胡綺祐心理師」粉絲團。
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念」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