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波波漫畫
臺北地檢署起訴柯文哲收賄、圖利、侵佔和背信,求處廿八年半重刑。本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臺灣二○二四年選出的前五年度代表字:貪、鬥、騙、亂、韌。
指控柯的人,想要在他的頭上安上貪字;爲柯辯護的人,則是從鬥來詮釋,認爲這是對柯的政治追殺。柯案早已不是單純的司法偵審,而成爲傳播學說的「框架」之戰,是輿論場中貪與斗的競爭。另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本案中透露出的騙和亂。
柯案頭號關鍵字當然是貪。從柯被羈押開始,說他貪的力量就動作頻頻。貪會成爲年度代表字,算起貢獻度,綠色執政的貪沒有九成也有八成,別隻會刮別人的鬍子。
正因爲查柯打柯動作很大,很多人想一睹柯文哲貪的罪狀。起訴書作爲法律傳播文件,重點應放在呈現犯罪事證和適用法律上。雖然爲了完整呈現犯罪事實,起訴書篇幅長不一定是問題,但如果又冗長又充斥無關犯罪事證和適用法律的內容,不但無助說明案情,還可能自傷公信力。
要說柯很貪,檢方說柯收一五○○萬,但沒查到金流;至於檢方說柯還收了二一○萬,但如何證明那是賄款而非政治獻金?證據力單薄得驚人。也因欠缺收賄證據,又用了一堆無關劇情來給柯潑髒水,就更容易讓人看見斗的框架。當起訴書中充斥對柯做人格謀殺、想讓他人設崩塌的內容,加上綠營許多貪腐案件看不到檢方同樣大動作追查,都很有政治追殺感。
本案迄今對司法公信力造成最大傷害的,就是不斷泄漏案情給特定媒體,讓偵查不公開成了笑話。北檢調查後一句「偵辦團隊絕無泄密」就草草了事,很難不讓人感受到騙的框架。
少了收賄事證,未必能給柯安上貪的帽子,但就目前已知案情,卻讓人看到柯文哲在金錢上的不夠謹慎和「亂」。柯過去主打透明的進步價值,還經常大談自己有財政紀律,但顯然他的財務紀律需要大大加強,這可不是說都是會計師的錯就能過關的。
柯文哲被交保後說「我還是相信我自己,不是那種會圖利、貪污、違法的人」,並強調即使遭遇這樣的風雨,他沒有仇恨,仍相信「正面的力量」能讓臺灣變更好。這些話展現了相當的「韌」性,確實很多支持他的人還是選擇相信他,這是他韌的重要基礎。很多人在討論柯還有沒有政治未來,但首先他除了相信自己,須在法庭全力辯護,讓更多人能相信他。過去的輕率做法也需要檢討改進,真正做到透明清廉,重建支持者的信心。
民衆黨也是柯文哲的後盾。但柯也必須思考,如果繼續擔任民衆黨主席,是否會嚴重傷害民衆黨的韌。民衆黨不可能與柯文哲切割,但民衆黨如果和柯畫上完全的等號,將傷害戰力。臺灣需要強大的在野監督力量,民衆黨的韌至關重要。
有些綠營的人認爲未來柯文哲在政治上應該沒戲了,也有人在召喚小草回頭,但這話說得早了。美國選前選後很多媒體常問的問題是,爲何官司纏身的川普能贏得選民支持?他們的答案包括:選民不相信司法,認爲起訴有政治動機;選民有更高價值,認爲川普能爲他們帶來更好生活;或是選民覺得政客都好不到哪裡去,又覺得民主黨很多事做過頭了,所以想換人做。川普的韌令人刮目相看,柯文哲能不能有這樣的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作者爲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