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農銀行計劃摘牌,中小銀行十年進退新三板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程維妙 北京報道

2014年以來在新三板掛牌的9家銀行,撤離的機構比例即將過半。

近日,河北邢臺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邢農銀行”)公告稱,公司擬申請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這是今年首家、去年以來第4家計劃從新三板摘牌的銀行。

與這一波撤離形成對比的是,在2016、2017年銀行上市高峰期,掛牌新三板和場外排隊的銀行數達到20家。新三板一度承載了不少中小銀行融入資本市場、快速擴大規模的期待,雖然新三板流動性不足、融資規模不夠理想等問題在彼時就有所顯現,但沒有太多阻擋銀行的熱情。

對於摘牌計劃,一位接近邢農銀行的人士7月17日告訴記者,主要是順應當前經濟大環境和政策,進一步聚焦主業、服務實體經濟,從早前擴張的思路轉向高質量發展。

多位受訪人士也表示,一方面,現在新三板更多服務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業存在一定錯位;另一方面,中小銀行自身也面臨息差壓力、資本補充等挑戰,相比快速擴大規模,制定更現實的目標、提升長期可持續的經營能力是更好的發展路徑。中小銀行十年間進退新三板,也是摒棄規模情結、聚焦自身主業轉變的一個縮影。

200億邢農銀行擬摘牌

根據邢農銀行近日公告,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原因包括貫徹執行國務院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總體部署,全面落實助力三農、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目標,以及結合公司自身戰略規劃及經營發展需要。

當日另一則公告顯示,該行董事會會議已全票通過了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的議案。同時,會議還審議通過《關於審議擬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對異議股東權益保護措施的議案》。該行將於8月16日召開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表決從新三板摘牌的3項有關議案。

一位接近邢農銀行人士談到,從行業觀察看,目前A股上市的(42家)銀行有相當比例是全國性銀行,區域性質較重的地方行從全國性股權市場上籌資會相對困難。新三板是通向A股的一個跳板,不過目前定位也越來越聚焦專精特新科技企業。

而讓該行做出摘牌決定的,還是爲了聚焦主業、服務實體經濟,從早前擴張的思路轉向高質量發展。“現在經濟大環境就是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各行業也在倡導。”該人士稱。

公開資料顯示,邢農銀行由邢臺市郊區農村信用社歷經多次合併、改制組建而成,於2012年12月掛牌開業,是河北農信系統啓動“雙改”工作以來第一家成功改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2018年9月,邢農銀行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批准掛牌交易,是首家進入資本市場的河北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

據該行2023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該行資產規模達267.2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1%;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91億元,同比增長16.14%;實現歸母淨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15.53%。不良率3.07%,較上年增長0.04個百分點;淨息差爲3.31%,較上年同期下降0.13個百分點。

撤離銀行數即將過半

新三板的定位是爲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服務。2013年1月揭牌運營,同年12月正式開始全國擴容。短短三四年間,新三板呈現爆發式發展。截至2016年末,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萬家,也誕生了包括九鼎集團、神州優車等多家市值一度超百億的企業。

在新三板掛牌的銀行數量不多,自2014年瓊中農信登陸,至2018年的邢農銀行,共有9家銀行掛牌新三板,主要是農信社、城商行、村鎮銀行。期間,在2016、2017年銀行上市高峰期,掛牌新三板和場外排隊的銀行數達到20家。

“當時的政策是進一步提升中小銀行市場化發展進程,通過改組各地農信社和城商行,組建市場化的金融機構,更好地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金融產品的服務。”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對記者說道。

從銀行自身看,彼時在新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實施、金融監管收緊、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及自身擴張需求等背景下,不少銀行迫切需要“補血”。“掛牌新三板可以通過定向增發以及發行優先股來補充資本金,也是最快速度融入資本市場的一個選擇。”有籌備掛牌的農商行人士彼時稱。

不過從新三板發展看,隨着市場規模快速擴展,其原有制度設計的短板日漸暴露,“流動性不足”“交易不活躍”等問題在當時越發凸顯,優質企業逐漸開始流失。2017年時,有千億級城商行人士對媒體表示,也擔心新三板在融資和流動性上的不足,那樣不如跟着其他中小銀行一起琢磨A股上市的可行性。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至今,新三板已有5年未迎來新的銀行業機構。

銀行從新三板撤離也自2018年開始。於2015年6月掛牌的齊魯銀行,2018年宣佈轉板A股,2021年3月正式從新三板摘牌,並於當年6月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值得一提的是,齊魯銀行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爲新三板“巨無霸”,不僅是盈利能力媲美上市公司,該行在掛牌新三板的三年時間裡,通過定增成功融資65億元,這一融資規模也超過體量更大的杭州銀行、貴陽銀行等A股絕大多數地方性銀行。

第二家撤離的是瓊中農信。該行2023年5月稱,爲配合海南農信深化改革,以便推進組建海南農村商業銀行相關的工作,瓊中農信需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摘牌。同年9月,瓊中農信正式在新三板摘牌。同年11月、12月,新疆喀什農商行、客家銀行也分別宣佈將從新三板摘牌。

如果邢農銀行正式摘牌,撤離新三板的銀行數將過半,留在新三板的銀行將僅剩4家,分別爲匯通銀行、鹿城銀行、國民銀行、如皋銀行。

折射發展思路之變

對於近一年半中小銀行密集摘牌,業內認爲有多重原因。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例如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偏弱,市場規模相對下,對銀行來說融資效果不夠理想;新三板對上市中小銀行監管規範要求嚴格,以及新三板市場發展定位(更多服務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業屬性存在一定錯位。

“在三板上市銀行本身數量少,從銀行在三板融資效果、三板定位及銀行自身改革等方面看,不排除後續仍有部分銀行逐步退出。”他說道。

一位國有銀行資深研究員表示,目前A股市場銀行板塊佔比已經較高,新三板很多掛牌銀行距離上市還有較大距離,尤其是中小銀行面臨較大風險的背景下,借新三板上市難度增加。

“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制定更現實的目標、提升長期可持續的經營能力、打造自身特色化、做出最優的機制,比追求規模更重要。”該研究員進一步稱,當前很多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大,但外源性資本補充有成本,定向增發、發債等“借錢”方式只能解決短期不足,總想着靠借錢,對一般中小機構來說也是很危險的,還是要聚焦主業,更注重自身高質量發展。

他同時稱,中小銀行十年間進退新三板,也是摒棄規模情結、聚焦自身主業轉變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