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推動山東港口走向世界一流

在山東港口日照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的集裝箱卡車往來穿梭,自動化軌道吊運行有條不紊,整個碼頭幾乎看不見人。在這裡,兩個專業化集裝箱泊位配套8臺單小車遠控岸橋、30臺自動化軌道吊和15臺無人集卡,讓岸邊裝卸、水平運輸和堆場裝卸實現全自動化作業。

近年來,山東港口集團牢記囑託,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紮實培育新質生產力。旗下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等各港口着力建設智慧化港口,打造更加完善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同時推進港航物流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推動山東港口走向世界一流,持續引領全國港口業、航運業先進發展方向。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中

尋找新質生產力

走進山東港口煙臺港商品車滾裝碼頭,幾千輛等待轉運的汽車蔚爲壯觀。一輛輛無人駕駛的AT—AGV精準掃描商品車車身,隨即將其運轉至指定地點,車與車之間準確地保持前後間距30釐米、左右間距10釐米,幾乎“嚴絲合縫”。

“目前,煙臺港已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商品車‘智能理貨+智能轉運+智能堆存+智能調度+綠色零碳’五大核心優勢,實現全流程商品車智慧綠色滾裝作業,作業人員減少60%,週轉效率提高20%。”煙臺港滾裝物流公司技術信息中心副主任王一說。

山東港口下大力氣自主研發新技術,推進先進技術國產化替代,打破關鍵技術被掣肘、“卡脖子”的困境,實現了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前沿技術引領式超越。

“偉麗創新團隊”的帶頭人趙偉麗對此深有體會。2020年3月,她帶領團隊開始攻關傳統幹散貨智能碼頭改造。“把老舊設備羣改造成全新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用中國人的一張‘網’統管起來並非易事。”趙偉麗說。

她帶着團隊“摸石頭過河”,一邊仰望星空大膽構思,一邊腳踏實地紮實推進,完成“全球首創火車車廂智能吸掃機器人”“全國首創遠控裝載機清艙作業技術”“全行業首創3D數字孿生大型散貨智慧庫場系統”等創新項目,獲得16項國家專利和6項行業領先成果。

基於他們的研究成果,2022年6月,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北岸,一座基於已運行30年的傳統裝卸碼頭升級改造而成幹散貨智慧碼頭,碼頭平均作業效率提升超過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以上、人員配置壓減370人,年可實現節支增效6000餘萬元,打造了傳統幹散貨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的樣板。

自2019年8月成立以來,山東港口集團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自主攻關,挖掘和培育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

在日照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遠程控制中心,岸橋司機遠程操作,碼頭的實時畫面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見。

“港口推動碼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了智能管控系統,也就是碼頭的‘智慧大腦’,可以遠程監控、操作岸橋作業。”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IT部經理馬龍濤說,“智慧大腦”助力自動化軌道吊作業,裝卸效率提升超60%。

“我們實現了船舶作業、水平運輸、堆場作業三個環節的全自動化。對整個生產作業過程線上提前推演,保證實際碼頭現場作業實現‘零差錯’。”日照港集裝箱智能化碼頭研發團隊帶頭人胡繼龍帶領團隊對600餘項清單問題、上百個關鍵點,與山東港口“連鋼創新團隊”會師攻堅、逐個突破。

山東港口還制定實施《智慧綠色港頂層設計方案》《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明確打造“協同、智能、敏捷、高效、綠色”智慧生態圈層的戰略方向,與華爲、阿里、同濟、武漢理工大學等企業及高校院所合作,匯聚各方力量,推動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持續提高港口生產和服務效率。

在完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中

培育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不侷限於技術創新。近年來,山東港口準確把握趨勢變化,順應市場發展需要,聚力打造依託港口的一流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加速由“單一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努力把“供應鏈”打造成“共贏鏈”,從港口業務向外拓展,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

“總有聯通您的班列、總有適合您的航線、總有滿足您需要的服務……”近日,山東港口連續在臨沂、淄博舉行兩場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推介會,併爲兩個城市的代表處揭牌。其中,淄博代表處的揭牌標誌着山東港口在山東省內的10個代表處全部實現揭牌運營。

聚焦全鏈協同,山東港口不斷深化“港口+政府+海關+鐵路+企業”聯動,創建關港聯席會機制,創新通關模式和監管方式,推動通關便利化。山東港口貿易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徐偉介紹,他們積極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按照“以港帶產興城”的思路,與山東16市全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並已在10個市設立山東港口代表處,組建港城聯合體,投資近2000億元佈局建設臨港產業,全面融入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

山東港口集團成立5年來,在山東各市累計招商引資137.7億元、帶動就業8100餘人;完成投資1878億元,年均投資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實現納稅241.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7%。

記者瞭解到,山東港口還攜手遼寧盤錦,打造中國北方船用燃料油生產基地,完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拼圖,並在西安、太原、鄭州等地召開推介會,發起構建港航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十大倡議”,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認可。如今,在山東港口集團及上下游產業鏈上,和合共生的價值理念成爲共識,港口生態圈層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源泉”持續涌動。

“我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協定,在新加坡揭牌山港托克國際公司,發揮各自優勢,開展鐵礦石、銅精礦等貿易業務,更好服務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穩定,助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徐偉介紹。

此外,山東港口還大力發展海外倉、海外物流園等業態,成立歐洲、非洲、東南亞、西亞4個海外區域公司,設立10個海外倉,總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形成面向全球的海外倉發展格局,完善國際供應鏈網絡,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深化與中遠海運、日本伊藤忠、英國BP等行業頭部企業務實合作,年進出口貨值達3.68萬億元,拉動外貿進出口額2000餘億元。

在港航物流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中

引領新質生產力

王本龍曾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的加油站工作多年,如今他有了新職位,成爲青島港前灣港區加氫站站長。他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爲青島港氫能港口建設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引領者”之一。

“加油站和加氫站的工作存在相似之處,但加氫站對工作流程、安全保障、操作規範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這是港口持續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性設施。”王本龍說,加氫站2022年4月12日投入運營,截至今年7月底共計加註氫能集卡3660車次,累計加氫量80000千克,節省柴油等傳統能源43.6萬升,減少二氧化碳1153噸。

氫能被認爲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建設氫能港口是青島港瞄準的另一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自2019年起,青島港啓動氫能集卡、軌道吊研發工作,首創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開展氫能集卡規模化示範應用和氫能港口關鍵技術集成及示範研究工作,爲全場景氫能港口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綠色發展是港航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山東港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保護放在戰略優先位置,推動整體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並持續探索港口碳達峰碳中和。

登上煙臺港商品車滾裝碼頭三樓平臺,可見碼頭上的不少建築物上都有光伏板。王一對記者說,煙臺港建設了船舶專用岸電系統,鋪設2萬平方米、年發電量200萬Kwh的光伏設備,並配套儲能設備,實現商品車在港運輸全流程從“油耗”到“電耗”的轉變。

在煙臺港西港區的一處花園,假山上瀑布傾瀉而下,涼亭旁邊的池塘裡蓮葉田田,幾條小魚在荷葉下躲避陽光。煙臺港安環科技部主管崔曉陽說:“煙臺港西港區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升級,實現生產污水收集全覆蓋,全部廢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回收利用。回收中水用於港區綠化、抑塵等領域,非傳統水源佔港區全部用水的30%。”

相似的綠色低碳場景,在山東港口集團旗下的各個港口隨處可見。渤海灣港濰坊港區有4颱風力發電機,年發電量約7000萬千瓦時。“目前整個濰坊港區的用電量是3500萬千瓦時,加上‘氫’進萬家等項目,整個濰坊港區的碳排放量基本上爲零,富餘的電還能上網,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山東港口渤海灣港生產業務部部長張振琨說,今年3月,他們發佈“零碳港口”創建方案,標誌着山東港口零碳港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氫則氫。山東港口着力打造生態友好型港口、構建清潔用能體系的同時,也積極影響上下游、相關方,從運輸側和平臺側雙向發力,爲港航物流產業賦予綠色低碳屬性。據介紹,山東港口還出臺接電補貼、優先靠泊等政策,先後實現了港作船舶、渤海灣客滾、航運集團自有船舶岸電常態化使用,2023年岸電使用量達到1500萬度。

來源:經濟參考報